3(第2/4页)

还远没到夏季休假的时间,轻井泽大街上已是人头涌动。在一家临街的咖啡馆里,凉子让丈夫谈谈他的感受。“比我们之前去的医院要好吧。”丈夫有些艰难地吐出了这句话,之所以“艰难”,凉子当时认为是丈夫选词谨慎的缘故。

“我也觉得是!”听到丈夫和自己感觉相同,凉子兴奋地喊了一声,看到丈夫示意自己小点声后,凉子压低了声音继续说,“比大学附属医院好多了。虽说费用要高些,可也感觉是多买了份安心。还有,最难得的是我们没被当作病人看待。”

“这一点我也感受到啦。”丈夫点头赞同。

一周后,凉子向公司请了假,瞒着丈夫一个人去了诊所。凉子此去不是接受诊疗,而是抱着一名“正式顾客”的心态去行使探听更详细信息的权利。凉子并未强烈意识到这点,不过这么一来让她原本紧张的内心放松了许多。和原先在大学附属医院的经历比起来,凉子的感受截然不同:去大学附属医院得先预约,会诊当天面对那个想匆忙结束话题的医生,凉子曾非常焦虑地在意过自己的措辞,害怕自己说得过头了;而在这里,预约会面的一个小时内,什么都能彻彻底底地聊,甚至那种大可付诸一笑的小小的不安情绪也可大胆倾诉。

那一天,凉子在候诊室里遇见了早坂碧。

碧正在读一本包了书皮的文库本[26],被叫到名字后进了诊疗室。看着她走进去的凉子打算和她说上几句话,事后凉子认为当时的自己已经陷入了一种兴奋状态。碧从诊疗室出来后,是凉子主动搭话的,说自己预约了四十分钟的面谈,如果碧不着急,能否在面谈后聊几句。碧显出有些吃惊的样子,但还是微笑着告诉凉子大街上一家咖啡馆的名字,并说自己会在那里等候。两人熟悉后,碧曾笑着描述凉子当时的状态:“一副背水一战的架势,让人没法拒绝。”

在碧指定的那家咖啡馆里,凉子了解到碧和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年龄相近、结婚年限也接近、两人都住在城里、都是因为丈夫一方的原因不能生孩子。碧比凉子早来诊所,已有过两次治疗经历,但进展不顺利,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挑战。凉子很感激第一次见面碧就能推心置腹地说出这些,暗自觉得两人可能会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于是提出互留联系方式,碧也没拒绝。

那天碧说等丈夫下班后过来,他们夫妻会在轻井泽的一家饭店留宿,于是凉子便和她在咖啡馆分了手。

最终凉子的丈夫是在这之后不到半年时,同意在那家诊所接受治疗的。这段时间船渡和早坂两家人交往甚密,早坂碧怀孕的消息是促成凉子丈夫做决定的契机。至少那时候的凉子是这么想的,丈夫说出“我们也试试吧”正是因为近距离见证了早坂夫妇的喜悦。

“事实上并非如此吧。”听了妈妈的这番话,树里小声嗫嚅着。关于爸爸的记忆一年比一年淡薄,现在已没法清晰地想起他的模样,却能切切实实地理解他当时的心情。树里认为自己至少比年轻的船渡凉子更能理解。

当爸爸说比之前的医院要好的时候,那种费力表达的情形,树里想象得出那一定是爸爸自卑的表现。从那一刻起他已完全依赖于凉子的判断了,把决定权交给了那个抓住一线希望正准备向前迈进的健康年轻的妻子。朋友夫妇的成功对于他来说,不是向前踏出一步的契机,而是再也不能回头的“断崖”。这或许只是自己想太多了,当然树里也没法把这种想象告诉妈妈,她说不出口。可是妈妈肯定知道吧,因为她刚才说“那个时候是那么想的”。树里突然有些好奇早坂夫妇后来怎么样了,于是把自己想到的直接开口问了妈妈:“难道早坂夫妇就是弹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