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辗转中国艺术(第6/18页)

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想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颜真卿,故意派其前往劝谕,最终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对此,余秋雨先生感叹说,“象颜真卿这样的人格表帅,会让一般的好人也感到敬畏。‘敬’和‘畏’连在一起,这是好多人都做不到的,但他做到了”。

颜真卿的一生,一半是在书斋中度过的。他钻研艺术、文学,酷爱书法,这是属于他的一方宁静天地。他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写境界。他自强不息地走向一代书家的峰巅;另一半则是在沙场、在朝廷的错综斗争中度过的。他以他的全部忠心献给了唐王朝,真正做到了忠贞清廉。

相隔四百年的王羲之和颜真卿,有着相似的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书法风格却迥然不同。王羲之创造性地承袭了东汉隶书的遗风,而颜真卿因为反叛前人传统而成为后世的楷模。书法同任何艺术一样,可以峰回路转,可以柳暗花明,但是不会停止。“江山代有人才出,不废江海万古流。”如果像王羲之、颜真卿都不算“最杰出的书法家”、“真正有创新性的书法家”,那么真的不知道书法史上还有什么样的书法家才是最杰出的、最有创新性的。

纸上的重峦叠嶂

◎书画同源写诗意

山水、花鸟本是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当它们独立出来之后一直比较成功地表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意境,而在这种意境中又大多溶解着一种隐逸观念,那就触及到了我所关心的人生意识。这种以隐逸观念为主调的人生意识虽然有浓有淡,有枯有荣,而基本走向却比较稳定,长期以来没有太多新的伸发,因此,久而久之,这种意识也就泛化为一种定势,画家们更多的是笔墨趣味上倾注心力了。

——《青云谱随想》

中国古代绘画史太长、太深厚,只言片语根本无法将其讲解透彻。绘画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抽象意识发展到集中体现出中国文化、哲学、美学的中国画艺术,乃至发展成为文人画的诗、书、画、印合壁的中国画表现形式。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里的摩诘,指的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作为我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擅长音乐,精通音律,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其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是少有的全才。

精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王维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作品,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潇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其它类型的诗作,如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的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