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去似朝云(第2/17页)

曹汭被逮捕的当晚,南京留守包令仪连夜草拟奏稿,预备向朝廷申诉这起所谓谋反案的种种可疑之处。次日一早,拟好的奏章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便传来了曹汭被拷打而死的消息。包令仪脸色阴沉了许久,最终举手将奏章丢入火中,又重新拟了一份请求辞官致仕的奏书。

然而,曹汭的案子并没有在南京本地引起太大风波。一是因为事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日曹汭被捕、连夜便被刑毙,也没有什么小道消息传出。市井百姓最乐于听闻的无非是各种花边内幕,譬如关注曹府的曹丰抛妻弃子跟情妇私奔出逃这类事,远比对军国大事要有兴趣得多;二是因为官府刻意压制了消息,民间并不知道假崔都兰之事,只听说大茶商崔良中死后,其女崔都兰也因伤心过度撒手西去,父女二人同日下葬,算是一桩奇事;三是因为南京人的注意力都还集中在《张公兵书》上。自从《张公兵书》残页横空出现在忠烈祠后,热衷于寻找兵书的人络绎不绝,不仅城南忠烈祠的门槛被踩得只剩下门框,就连城中老字街纪念张巡、许远的双庙也时时人满为患。

最先发现《张公兵书》残页的百姓全大道当日便被官府拘押,经由宋城县、应天府、京东路提刑司三级机构审讯后,终于弄明白他原先是个外地云游来的头陀,居住本地已经二十年,起初也只是跟其他行者、头陀一样,早早起床后敲着铁板在城中报晓,向左邻右舍化缘度日。后来不知如何眷恋起红尘,干脆还俗,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市井小混混,居然如鱼得水。据说这是因为他在报晓生涯中发现了许多人家隐藏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靠讹诈得了不少钱财,又用这些钱财来买通地头蛇的缘故。他没念过什么书,当日偶尔到忠烈祠上香,从张巡塑像下捡到了几页纸,依稀辨认出有“张公兵法”字样,便以为是传说中的《张公兵书》,兴奋地告诉了路人,以讹传讹,遂一发不可收拾,演变成轰动全城的重大事件。

尽管应天府出面辟谣,称全大道发现的不是什么《张公兵书》,但大多数人都不怎么相信官方的说法。正好时近五月二十五日张巡生日“尪公诞”,赶往南京城寻找兵书,恰如往大漠寻找宝藏一样,成为了一时的热潮。

全大道被释放出狱时,已然是一个多月后的事了。他走出提刑司官署大门,刚想要伸展一下手脚,便被一名年轻男子抢过来扯住,叫道:“跟我走。”

那人虽然年轻,却是力大无比,全大道一挣竟然没能挣脱,狐疑问道:“你是谁呀?凭什么跟你走?”那男子笑道:“我叫张建侯,你跟我来便是,不会是什么坏事。你看我,人生得正派,不是什么坏人。”

全大道笑道:“我管你好人坏人!你找我,无非是想问《张公兵书》的事。你说你姓张,该不会也是张巡张公后人吧?”张建侯道:“咦,你怎么知道我是张公后人?”

全大道大笑道:“因为有许多人来大狱探我,一多半都自称姓张,是张公后人,你算是来得晚的了。”张建侯道:“呀,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南阳张氏,没有骗你。”

全大道道:“我不管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张公后人,要问我话,得先有见面礼。一贯钱回答一个问题。”张建侯愕然半晌,才道:“你还真是会赚钱。”

全大道不无得意地道:“谁叫我最先发现了《张公兵书》呢?这叫生财有道,奇货可居。喂,到底你有没有钱?没钱我可走了。你看那些人,肯定也是来找我的。”

张建侯转头一看,果见一些人正指指点点地走过来,迫不得已,只得道:“有钱,你先跟我来。”引着全大道来到包府。

全大道道:“这是南京留守包令仪包公的宅子。听说包公死了侄孙女,他很是伤心,已然上奏辞官,只等朝廷批文下来,就要回乡去了。这是官宅,很快就会改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