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二十四章 固服于势(第4/5页)

我笑道:“有些要事,必得留在京中。只怕还得在妹妹府中叨扰几日。”

易珠一面请我上车,一面笑道:“姐姐住在我家中,正求之不得。姐姐若真的去了青州,我那五千两银子还不知问谁讨去。”

我拂一拂袍角的露水,掀开纱帘望着银杏的船顺流东下。朝阳如锦,柳丝如烟。原野村落如画,乘风缓缓游移。我拉着易珠坐定了,方笑道:“多亏妹妹接济,否则我的新平郡侯府,当真是支撑不下去了。”

易珠笑道:“真算起来,这五年姐姐应该得了不少赏赐,况且府中的人少,绿萼又是能干的,如何竟入不敷出,来问我借银子?妹妹很是好奇呢。”

我笑道:“我在外面开销大,放手撒钱也没有算计,自然入不敷出。”

易珠倒转扇柄向我点了两点,笑道:“姐姐这话哄旁人倒还罢了,休想哄我。罢了,姐姐自有姐姐的用途,若不够,我这里还有。”

我笑道:“多谢妹妹,钱已尽够了。待我周转过来,让小钱送到妹妹府里去。”

易珠笑道:“好啊。不知姐姐能不能添上点利息?”

我一怔:“利息?不知妹妹日常放贷,利息是几厘几分?”

易珠道:“银钱上的利息有什么稀罕?便是不要本金也没什么。我要的利息,只怕姐姐不肯给。”

我心中一动,微笑道:“这利息肯不肯给,要妹妹说了我才知道。”

三月廿一日,是已故信王高思谦一周年的忌日,信王太妃与高旸夫妇去了墓园,又去城外的寺庙做法事。汴城府和大理寺的官兵衙差都被差去城外搜寻要犯。清早起身,还未更衣,便听两个小丫头在外间议论,李万通又要进城说书了。

易珠将我单独安置在后花园的小楼之中,并派自己的心腹淑优并四个丫头两个小厮来服侍。小丫头捧着镜子,淑优在一旁调弄胭脂,一面笑道:“李万通进城,今天西市所有的买卖都不必做了。”

我低头把玩着淑优亲自穿好的米珠红玛瑙珠花,微微一笑道:“李万通的名声竟传到深宅大院里来了,连你们都知道他几时进城了。”

淑优笑道:“李万通惯说宗室权贵、豪门大户的逸闻,每常说中,听的人自然就多。深宅大院的人家,也才更关心别的深宅大院有什么短处和私隐好拿捏,因此恨不得请到府里来说呢。只是那李万通不肯罢了。”

我笑道:“这也有理。”

淑优又道:“自君侯回京,足不出户已有数日,想来闷得很。不若去樊楼坐上半日,听听那李万通说些什么,聊解烦闷。”

我颔首道:“也好。只是一个人去未免无趣,不知你家夫人可有兴致同去?”

淑优笑道:“这有何难?待奴婢遣人去问一问。”于是我依旧换上青衫,以幞巾裹发。不一时,小丫头回来禀道:“夫人说连日闷在家中也是无事可做,李万通好容易进城一次,自然要去听的。这会儿夫人已换好了衣裳,车也备下了,单等君侯过去呢。”

于是我与易珠早饭也不吃,径往樊楼去了。樊楼恰剩了最后一间临街的雅阁,我和易珠连呼幸运,立刻付清了银子,兴冲冲地往楼上钻。

咸平十七年的冬天,我便是坐在这里,听李万通说高旸在桂阳任上屠灭蓝山城、与妙尼智妃相恋生子的故事。八年前的启春,以“悍妻”自居,肆无忌惮地嘲弄自己年少时的真情。回头看,都是黑暗中的摸索与磨炼,帷幕拉开,有豁然明朗的惊喜和慨然。阳光贯穿整个西市,整条街漫漫散射着晨光,充满了温暖明丽的繁华气息。三三两两的人影浸泡了春光,似悠然自得的鱼,相遇又相忘于江湖。

用过早膳,易珠掰着指头笑道:“这李万通,说过信王府的事,又说过文泰来夫妇的事,还说过妹妹的事。不知他今日要说什么。”说着指一指窗外,“姐姐瞧一瞧下面的人,早早就坐在那里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