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第3/5页)

比如,同样是希望另一半每天打电话来,你可以这样说:“我好喜欢跟你聊天,我每天都会等你打电话过来!”这样对方就会知道,单单只是网上聊几句是不够的,你想要的是每天都通电话。更重要的是,这种讲法是在说“如果你做了,我会好开心!”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那么他自然不会觉得是被要求的,因此也就不会觉得你太强势。

而一旦对方按约定打来电话,你可以先说一句:“听到你的声音,心情马上就好起来了!”挂断电话前也可以补一句:“好开心有你陪我聊天!”确保在各个环节,通过“给甜头”的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正向回馈,这样做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主动“让你开心”,而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以“避免你生气”。这样一来,每天打电话的这个习惯,也就更容易养成并且保持了。

如果你把沟通的重点放在要求本身,比如“别忘了明天再打给我”,你的潜台词其实是“要记得完成你的任务”,这时候对方会觉得是你掌握了主动权,他是被你要求、被你控制,只能被动配合而已。

而如果你的讲法是“如果能听到你的声音,我会好开心”,这是在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这里最有趣的是,其实你要求他做的事情没什么不同,但是你让他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而不是“被要求”甚至“被胁迫”。

进一步说,很多人之所以不肯提要求,是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而如果是靠正面情绪来间接提要求,就会比较轻松地开口了。因为你只是在表达“如果你可以做某事,我会很高兴”。这样说没有强迫性,而且主动权也是在对方手里。与“我要你做某事”相比,你更容易开口提要求,对方也容易接受。

+•延伸思考

在没有明确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提要求”其实都是软性的、间接的。而关系越是亲密,就越不应该以胁迫的方式让对方就范。并且,在亲密关系里,重点从来都不是“提要求”,而是“给甜头”。因为无论如何,对方是希望你开心的。所以你只要表达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因为什么而开心,就能引导对方的行为朝你希望的方向走,不用傻傻等待,不用忍气吞声。“这样做会让我开心”这个逻辑,能让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让对方感到快乐和满足。这种互惠的关系,才是健康的关系。

我要你开心,不要你道谢

真正的感谢,

是写在眼睛里的,

不是放在嘴上的。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人送了我礼物,我该怎样答谢才得体?

常见的说法:“太谢谢你了!让你破费真是不好意思!”

更好的说法:“哇!这个东西我想要好久了!好开心!”

?•为什么要这样说

上一篇讲到,跟亲密的人提要求,可以靠“给甜头”的方式,用正面的情绪去驱动对方,激发他保持好行为的意愿。但是,甜头不是随便给都有效,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很多人误以为,给甜头无非就是道谢。比如说有人送你礼物,你就要郑重其事地说“谢谢”。但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别人送你礼物,多半时候要的不是你的感谢,而是你被打动后开心的样子。与我们通常被教导的相反,直接地表达开心,其实才是最好的道谢。

通常,我们会觉得道谢要郑重其事才好。而郑重的道谢,主要是三层意思:(1)知道你对我好;(2)你本不该这样;(3)我很惶恐,希望能回报。比如在收到礼物的时候说一句:“谢谢!让你破费了,真是不好意思!”就同时包含这三点。

然而,送你礼物的人其实没办法分辨,你到底是真心诚意地“谢谢”这份礼物,还是只是行礼如仪。毕竟,“谢谢你”是很普遍的社交词语。对方从“谢谢你”三个字里,也看不出来你到底喜不喜欢这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