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提要求不等于忍受尴尬(第4/5页)

站在对方的角度设想一下,传统的道谢方式虽然给人的感觉很有礼貌,但是也很有可能会增加送礼人的紧张感,因为他得马上接话说:“哪里哪里,一点小小的心意而已,我还怕配不上你呢……”这种道谢方式,其实就是在考验两个人的“谦让”技巧。你有义务证明,你自己配不上这么重的礼物;而他得证明,他的礼物配不上你们的情分。

所以说,道谢时的两难是:一方面,“谢谢”这两个字被用得太广泛,单是这么说,其实看不出你有多重视对方的恩惠;另一方面,郑重其事地道谢,又会增加对方做出同样谦逊回应的负担,给欢乐的气氛徒增压力。

而“直接地表达喜悦”就不存在这两个问题,因为这样做既充分表达了你的感谢,又不会让双方陷入互相谦让的尴尬。事实上,不管对方只是想让你开心,还是顺带希望你领他这份情,他都是希望看到你是开心的。所以,与其把“谢谢”挂在嘴边让他听见,倒不如直接挂在眉梢眼角,让他感受到。

因此,相较“谢谢你!让你破费了”,一句“哇!这个东西我想要好久了!好开心”会让送礼的人更满足、更有成就感。

进一步说,接收到对方善意的时候,“表达感谢”还是“表达开心”,其实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一项差异。东方文化很内敛,无论是收到礼物还是受到赞美,第一反应是“推让”,意思是“你这么做,是因为抬举我”。从礼貌的角度说,这的确是很客气的,可是正因为我们对什么事都表达感谢,反而让对方不确定我们的“谢谢”是不是真心的。

反观西方文化,“充分地表达欣喜”则是收到礼物后的常见反应。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视频,专门剪辑外国小孩子收到礼物后的表现,他们经常是哭得连话都说不好:“呜呜呜……妈咪你怎么知道我想要小狗狗……呜呜呜”或是干脆直接开始尖叫,连话都不说了,但你隔着屏幕,也能清楚感觉到他们有多感动、多开心。

这就是西方文化里,面对别人好意的做法——收到礼物,要赶紧拆开,然后很直接地表达自己有多开心,让对方很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礼物送得很成功。所以,有效地“给甜头”不是表达感谢,而是表达开心,表达你欣喜的情绪。

当然,这并不是说“直接的情绪反应”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要注意,用情绪来表达感谢,往往比语言更打动人。善于道谢的人,会让别人感到明明是在给你买东西,却比给自己买东西还开心。

+•延伸思考

如果礼物本身并没有让你开心,也不用伪装。因为你仍然可以针对他的心意,来表达自己的开心。比如说,对方送的生日礼物,你实在挑不出哪里值得夸,也可以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的生日,我真的好开心!”

别害怕被拒绝,对方只是按了“暂停”键

别人当下对你说的“不”,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拒绝,

而很有可能是按下了暂停键。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餐厅服务员,跟客人推销餐后甜点的时候,常常被拒绝。怎么说才能提高我的成功率呢?

常见的说法:“真的不尝尝看吗?我们的甜点很好吃哦!”

更好的说法:“那我先帮您上菜,甜品单先放这儿,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告诉我。”

?•为什么要这样说

当你请求别人采取某个行动的时候,就意味着他需要有一点或大或小的改变。然而,人在面对改变的时候,很容易趋于保守,只要觉得还有一点疑虑,就会下意识地说“No”——反正先停在这里再说,下一步要怎么办是下一步的事情。

不过,这个“No”只是基于本能,未必是真心想拒绝。所以,当别人这样说的时候,你要先分清楚他们到底是想要“拒绝”你,还是只想要“暂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