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思想弹性,决定沟通的可能(第3/4页)

这样说,一来可以表示,你认为对方没有恶意,所以才用善意解读他的意思,降低对方心里的抗拒。二来,因为你故意假设了一种更恶劣的情况,逼问对方他是不是这个意思,他当然会否认,说他并没有觉得女人比较没用。一来一往之后,原本你跟他针锋相对的立场,不知不觉就会变得比较缓和了。

这种协调冲突的说法,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实用。比如,如果你想当画家,而家人很反对,你应该先跟父母说:“爸妈,我确认一下你们的意思,你们是不是担心我如果去当画家,未来的生活会没有保障,担心我将来要吃苦,对不对?”

接下来再说:“所以,我想你们的意思,应该也不是觉得我毫无才能,是个废物,走上绘画这条路肯定一事无成,对吧?”通过这两步,你充分表现出理解了对方的意思,那么你与家人之间的火药味就会降低,也就能够好好沟通了。

+•延伸思考

很多人把“我理解”跟“我同意”当作同一回事,为了不同意你而不想懂你。比如,常听到有人说“别再跟我说这些有的没的……少扯那些歪理”,这句话的背后意思是:我不想懂这件事情。

而情商高的人,能够清楚分别“理解”和“同意”:就算他反对某个结论,也完全可以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对方会生气会委屈。

“因为我不同意,所以我何必懂”,这是拒绝沟通;“即便我不同意,但是我能懂”,这才是好的沟通者。能分清楚“我理解”跟“我同意”的人,都是弹性非常大、能好好说话的人。这样做,既不用跟对方争吵,也能让你的反对听起来更加合情合理。

用“情绪碰情绪”跟长辈聊天

长辈打听你的近况,

其实都不是真的想获得“信息”,

而是希望你能回应他的“情绪”。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逢年过节或者家族聚会的时候,长辈们总是要上来尬聊一番,问工资、问感情。我不想多说,但简单回应他们又不是很满意,我该如何跟长辈聊天呢?

常见的做法:提供自己的信息。

更好的做法:回应他们的情绪。

?•为什么要这样说

长辈打听你的近况,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的想获得“信息”,而是希望你能回应他的“情绪”。没有理解这点,就很容易让人觉得长辈问东问西很烦人,而长辈也没有获得他们希望的反馈,当然就不会满意了。

所以,跟长辈聊天的秘诀,不是给信息,而是要在对话中“情绪碰情绪”,不仅你的话要给到,情绪也得给到。比如,长辈问你有没有谈恋爱,他除了想知道你是不是单身,更重要的言外之意,是表示一下他把你放在心上,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而询问你的近况,就是他传达关心、传达热情的方式,他当然也期待你能回应他释出的情绪。

这时候,你如果是规规矩矩地报告,说:“最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谈恋爱。”长辈就会觉得他热脸贴冷屁股——他是想跟你聊天,又不是来面试你,你怎么能交代一下就完了呢?所以这个时候,他往往会觉得是你不太会聊天,不懂人情世故。

更要注意的是,由于长辈没有收到你的情绪,他的期望没有被满足,所以为了逼出你的情绪,他往往会继续追问:“怎么还不着急啊?是不是眼光太高了啊!”换句话说,你以为长辈都喜欢问东问西,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你没有适当地回应他们的情绪。

相反,如果想让长辈满意,你应该带着相同的情绪“浓度”去回应长辈。长辈如果很热情,你就要以同样的热情去回复,长辈如果很殷切,那你就要以同样的殷切来回应长辈。这样一来,你就能跟长辈聊得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