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患癌母亲写给儿子(第4/5页)

下午4点15分,我紧赶慢赶到了幼儿园,幼儿园楼道的顶上、墙上,要么是一片片金黄暗红的落叶、沉甸甸的果实,要么是枯枝上已落上了白白的雪花,我诧异什么时候阿姨们已收掉了盛夏青山绿水的装饰,给整个幼儿园换上了秋冬的衣裳。但我来不及欣赏那些装饰,因为我得不断地和认识的家长及思坦的小朋友们打招呼,幼儿园里真热闹。到了思坦的班上,儿子从午睡房里冲了出来:“妈妈,妈妈。”他一手拿一个大虾片,我眼前是个盛大的“宴席”,但我们的虾片、春卷已被抢光了。外公从午睡房里跟了出来,他得意扬扬地把我领到班里的大活动房:“看这儿!”外公指着一根彩色的木杆,我看到拴在木杆上的彩色电线及电线那端的一个极小的灯泡。“还有这个!”外公又拿出一个彩色纸折叠灯罩,我看到摆在桌子上的十来个灯罩都是一个形状,但色彩各不相同,有花的、红的、蓝的……阿姨走了过来,指着有思坦名字的灯罩笑眯眯地对我说:“梅女士,坦坦的灯罩是他自己选的喔,他一个劲地要绿色、绿色,还要一个绿色,结果他就贴出一个绿灯笼。”我仔细看了看儿子选的灯罩,看到他选的花青、山青等绿调子的灯罩面,微微的欣喜涌上了心头。儿子没有选花的或红亮的灯罩面,他的和别人的都不一样,他执着地选生命的绿色,还会选不同的调子,组成了一个不花哨但经看的、有色调层次的灯罩面,妈妈很喜欢。

阿姨没有觉察出我的感受,她接着招呼我说:“梅女士,您可以拿个盘子,选您喜欢吃的东西。您让坦坦带的虾片太受欢迎了,全抢光了,很遗憾您自己都吃不上了。”我这才想起过道里摆着的丰盛的“宴席”,的确应该好好品尝一下。过道的一排桌子上放满了各家大大小小的盘子,有各种沙拉,炸肉球,德国凉面,各种可爱的糕点,还有水果等,最吸引我的是一大盘阿拉伯米饭,那是个直径约半米的平板铁盘,约10厘米深,满满地盛着米饭,上面盖着一层去皮的杏仁和去皮的松子,最上面是数个烤鸡腿,这种阿拉伯米饭香极了,在聚会时碰上了,我总要好好品尝。这次我边吃边向坦坦的小朋友席娜的妈妈请教,因为席娜妈妈的头上裹着伊斯兰头巾,我猜那香喷喷的米饭就是她做的。席娜的妈妈告诉我,她来自叙利亚,她说许多阿拉伯国家都做这种饭,这是一种在节日里或庆祝时才会吃的饭,因为杏仁和松子都很贵,一般家庭不会每天都吃的。我想起坦坦带的春卷和虾片,都是最普通的小吃,心里有点不安。可是外公再次向我证实,恰恰是春卷和虾片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很快就被抢光了。我又向阿姨询问灯节的来历,阿姨告诉我:“古时有个叫圣·马丁的富人,心地善良,将自己的大衣分给穷人御寒,后来穷人选他做主教。为了纪念他,德国历史上就有了每年11月11日的灯节。”吃完饭,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还有阿姨都排上队,孩子们每人提着一个小灯笼,我们围着幼儿园散步,在阿姨的带领下,所有的人都唱起了歌:“我跟着我的灯笼走,我的灯笼也跟我走,天空是星星在闪烁,地上是我的灯笼在摇曳……”一遍又一遍。等到孩子们走累了,大家就唱:“我的灯笼灭了,我们回家吧。”回到幼儿园,幼儿园的游乐场上已燃起了篝火,坦坦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他兴奋地举着灯笼一直紧跟着大部队,后来他累了,我带他回家,一路上他还坚持举着他的灯笼。回到家里,我拿出儿童歌集,打开钢琴,兴奋地和儿子一起再唱那首歌:“我跟着我的灯笼走,灯笼也跟着我走,天空是星星在闪烁,地上是我的灯笼在摇曳……”

几天后,我带儿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女儿5岁,坦坦和我又唱起了《我跟着我的灯笼走》,并问小姑娘会不会唱,小姑娘摇摇头说不会。我诧异地问:“你在幼儿园没过灯笼节吗?”“过了。”小姑娘肯定地回答,“但我们唱的是‘灯笼、灯笼,太阳、月亮和星星……’”哦,原来过灯节的歌还有好多首,我们还要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