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8页)

苏茴点头:“经常是这样,供不应求,慢点就没货了,那不就急了吗?”

还有一批在路上,在年前还能挣上一波。

张定国:“妈妈,为什么不自己零卖?”

一件上衣,他们这里批发价是二十,有的卖到二十四,有的卖到二十八,为什么不自己赚呢?

张卫国摇头:“自己零卖一下子能出这么多货吗?前期不如少赚点利润,这样可以先提升知名度。”张卫国想到妈妈的牌子,楚衣,妈妈一直很强调这点,还特意做了宣传册。

“对,先提升知名度,先把人手训练出来再开店,先把品牌打造出来。”

“什么是品牌?”

“要说到烤鸭你们会想到哪里?其他地方没有吗?这就是品牌。”苏茴的回答很简单明了。

张卫国恍然大悟,随后苏茴叫他:“你要是有兴趣看看经济类的书籍,这方面国外的走在前面……”

——

步入正轨之前苏茴会在店里面看着,当曹燕红适应之后她就不用整天守在店里了,有曹燕红,还有几个有事没事好奇在店铺镇守的四兄弟,她可以放心走开,要过年了,年货要准备了。

今年她能放心的花钱了,她要好好买买买,补偿一下自己之前只能偷偷买的心理。

明明有钱,却不能花,想要的东西还得要造一个来历才能拿到台面上来。

今年过年他们不回去老家,年礼已经寄过去了,早早的就邮寄了,不然路上耽搁错过时间就不好了。

就算分了家,他们做小辈的逢年过节送点吃的喝的,这是人情往来,正常,说起来苏茴也是有工作的,不回去,就寄些东西回去,不然有些眼红的就要说他们忘本了。

张家这一边,赵来娣很生气,因为女儿长大了,她的翅膀硬了,她不听话了,她寒假回来就说了,等开春要送两个妹妹去上学,钱她从自己的补贴里出。

她一直有教她们读书认字,按照她们的水平,直接上五年级,不行就四年级,然后再去初中,怎么也要拿个小学或者是初中的毕业证才行。

这样子以后她们出去能更容易找到工作。

她考上了大学,也想要带着两个妹妹出去,不想她们一辈子都在地里下地干活。

去上学的话她们的年纪是比同学要大一些,但也不会大太多,妈妈现在就张罗着给妹妹找对象,以后有了好工作还怕愁找不到对象吗?

赵来娣不乐意,她要是有补贴省下来还不如给她孙子买奶粉,这两个闺女年纪都这么大了,还去上学有什么用?

她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张凤华就是不改主意。

张根问她:“你真的想好了,她们虽然有基础,但应该是要比同龄人要差上不少的,高考的可能性你觉得大吗?而且这么多人,不也一字不认的过来了,或许她们自己也不愿意。”

张喜华和张小华:“不,我们想去上学。”

她们一直坚持下来读书认字,比其他人差,加倍赶上去就好了。

张凤华回答爷爷的话:“就算不高考,能有个小学毕业证好,初中毕业证更好,现在大家都敬佩有文化的人,妹妹她们拿个文凭出去,出去找工作了更好找。”

张根:“你有把握把她们带出去吗?”这也是自己的孙女,能带出去也好,出息了,也是他们家的荣耀。

张凤华:“我会尽量争取,在外面,他们招工都是招有文凭的,没有文化的就是城里户口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她不乐意让两个妹妹不上学,妹妹认字她知道,但是外人大都是认文凭的。

两个妹妹对自己的支持,她一直都记在心里,现在她有点能力了,她宁愿自己吃得节省些,多利用休息日去外面找吃的,省下她们的学费来,让她们去读书。

她毕业的时候她们应该也能拿到初中毕业证了,到时候她工作了有工资,她们要是还想念,就继续供她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