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8页)

怎么也要想个办法把妹妹带出去。

窝在村里一辈子都能看得到头。

她就算在外面,都有一种每一天都在变化自己追赶不上的感觉,更何况是留在家里。

家里的变化很小,她在省城,对这个变化的认知是非常明显的,张锦华在市区感觉还没那么明显,张锦华对于这件事的态度是不说话,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自己也是大学生,就算补贴比张凤华的少一点,绝对不会少太多,他自己一个人用刚刚好,就算妹妹能省,又能省多少?

而且妹妹以后的工作肯定很体面,老师这职位也不错。

高考恢复了,大家对老师的尊敬也有目共睹。

她以后工作了,才是领工资的时候,现在跟她唱反调只会让她记恨。

张根看她这样坚决:“好,你说你要供两个妹妹上学,可以,你们两个现在不在家里吃住了,家里还能应付的过来,对你们好,那就去读吧,你们大姐对你们好,你们两个也要记在心里,家里的情况你们也知道,这么多张嘴吃饭。”

这事就这么定了。

在收到了苏茴他们寄去的包裹的时候,张根拿着信出来看了下,也不意外他们没回来,来回一次太麻烦了,以后见面的机会真的少了。

苏茴没有说她辞了工作去做生意的事情,这对于一些偏远地方来说太刺激了,她说了除了会引起他们担心、不赞同以及碎碎念之外不会有别的。

她打算先忙着,等到变化蔓延到了那里再说,到时候那接受度就不一样了。

苏家那边也没有说,他们以为他们女儿还乖乖的做着那份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拿着工资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这一次苏茴挑了一块布料给田思怡,摸着那丝滑的绸缎般的触感,田思怡很喜欢:“这个做个荷包或者是做丝巾都很好,这么好的料子肯定不便宜,女儿又破费了,就是喜欢乱花钱,说她也说不听。”

她很欢喜,嘴里却说着抱怨的话,脸上的笑容别人看了都没办法觉得那真的是抱怨。

常小荷看了也很喜欢,她还没有摸过这么好的布料,刚刚摸了摸,真的太丝滑了,不愧是首都,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她在供销社里根本就没见过。

这个布料苏茴只送给了田思怡,张家那一边她送的是张根适用的结实耐用款布料,足够张根做一身衣服了。

这个李满芬收了起来,扯了一半给张根用,另外一半给张锦华用了,张锦华在外面上大学可不能穿得太差了,让同学看不起。

至于她自己,这种布料她也能做衣服,但是自己平时干活又不去哪里,就不去浪费那个布料了。

赵夏兰和张成业也收到了苏茴的礼物,张成业的是一些改革开放的报纸,还有某些地方发展副业致富的新闻简报,还有一块红布,这块布比起送给张家和苏家的人来说就小了,只能做个红盖头,这是因为他家要有喜事了,特意挑选的,多了也不合适,一块盖头正好。

赵夏兰那一边送的是吃食,还有一些报纸杂志,她就喜欢看八卦的,没事做了翻一翻,这也作为消遣,消遣的同时还能知道一些外面的消息。

这些都是张保国他们按照苏茴说的提前收拾好寄过去的。

火车把货送到,然后再请人把这些运到店铺里去,几个人一起帮忙,把货整理好,提前在门口写上告示,看到的人第二天早早就来了,做好了登记的人纷纷前来拿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有那些个路过的,看到这么热闹,想要看看这里到底卖什么,都挤不进去,这一次的货多,赶在年前最后一波,不过那些来批发的人拿的量普遍也加大了。

除了之前的熟面孔,还有一些生面孔。

苏茴还看到了之前她伪装成男人的时候供货的下家。

这一次的量很大,潘佳业在发货的时候都有些担心,一下子打不开局面,卖不出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