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王谢堂前飞凤凰(第3/5页)

王怜花仙人的形象在卢钊脑中更清晰一些,心里的忠心与臣服更深一层。

王怜花挥退了卢钊,从漆盒中取出一张布帛摊在桌上。这是一张树状图,最上面写着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四排大字。做了县令,全面掌握一个县的方方面面。政治上,这里是前线,不必担心有人抢他的饭碗,钱能有命重要?他可姓王。文化忽略不计,如今的名士都在建康城,这里也发展不起受高门世族垄断的文化。

重点就在军事和经济上。用衙役打开军事的缺口,用前线做借口,多养一些兵。以长江便利的航运为依托,对内拳头产品是铁器,对外的糖衣炮弹则是白瓷。发展这两年,白瓷的烧造终于达到标准,王怜花誓把白瓷卖出黄金的价格。

从魏武帝曹操篡汉之后,中原大地都只能保持相对和平,所以形成了军政何合一的政治理念。晋以裙带关系篡魏,又不敌北边诸胡攻伐,南渡偏安一隅。连操纵废立之人都只能是掌握军权的大司马桓温,军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这么多活生生的例子在,世人应该崇拜军人、向往军权才对。可人家就不,如今世族任职还讲究“清贵”,比如著作郎、秘书郎、黄门郎这种在皇帝身边担任秘书、机要之类的官职最受欢迎。治理百姓、劝课农商那是“浊官”。

只看此时受人追捧的美男,就能窥见他们的审美,卫玠是被看杀,何郎傅粉被传为没谈,受人追捧的是女性化的美。

啧啧,虽然晋人的政治理念有问题,但审美眼光还是有的。王怜花摸着下巴想道。

用过午饭,王怜花带着卢钊一起去庄园瓷窑看新烧制的白瓷。

王怜花一身劲装,不带衙役随从,翻身上马,奔驰而去。他如今功法小成,世间鲜有敌手,除非出动大军,否则留不下他。王怜花身量已经到成人高度,只是面容看着稚嫩,感谢此时偏于女性化的审美,少年人单薄的身形也不奇怪,加之王怜花气质稳重,到晋兴两年来做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也不再以年龄看轻他。

到了庄园门口,守门人恭敬送他们进去,大师傅已经等在瓷窑门口。

“赵师辛苦,今早送上的白瓷我已见了,果真巧夺天工。有了白瓷,于我是如虎添翼,赵师是我的恩人啊!”王怜花快步上前,扶起行礼的赵师傅。

“明公过誉,我一烧瓷匠人,得明公知遇之恩,才能继续烧制瓷器,明公才是在下恩人。”赵师傅,头发花白、胡子拉碴,不知什么年纪。若说他年纪大,摔打泥胚的时候,一身腱子肉,比年轻小伙子还能干。若说他正在壮年,一头花白的头发也没有说服力。

不管他的年纪,王怜花看中的是赵师的技艺。最先遇到他的时候,他正用小炉子烧造瓷器,日子过得可怜巴巴,一屋子图纸,烧出的瓷器虽然精美,可他没有门路,就摆在集市上卖。能在集市买卖的人都是市井人家,对他们而言,用陶器装东西和用瓷器装东西有什么区别。

赵师卖瓷被人“碰瓷”,有人污蔑他是主家逃奴,偷的瓷器。

王怜花路过,救了他,送他去暂居的小屋,却在屋中见着满屋图纸和那低矮的窑炉,当场请他到自己的庄园,专门烧制瓷器。

王怜花忘不了赵师当时的表情:“世人都崇尚青瓷,青翠莹润,光彩照人。我烧的瓷不一样,我烧白瓷,通体白色,不喜杂色。”

“无妨,无妨,光彩照人不一定要青色,白色也行。若是你以后烧厌了白色,可以烧其他颜色。若是你只喜欢白色,我找其他人烧其他颜色也一样。”

“窑炉可不便宜。”

“我有的是钱!”

王怜花凭借土豪作风,挖到一枚技术人才,才有如今成规模的白瓷窑炉。

从回忆中清醒过来,王怜花笑道:“赵师带我参观一下窑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