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将军”的荣耀(第2/4页)

“一定,一定恢复原色!”

老剧务如释重负,咧嘴笑了。导演转身一走,他就将公鸡抱在怀里了,如当爸的抱起自己心爱的儿女。

导演扭回头望着他又说:“该怎么调教,不必我交代了吧?给你三天时间,三天后这只公鸡如果还进入不了角色,要么你走人,要么我走人!”

那话的意思太明白了。导演若要走,全剧组的人一定苦苦挽留,皆说“老九不能走”。而他一名剧务惭愧地离开剧组,谁会挽留他呢?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

那一刻,这名五十多岁的一电影厂的老剧务,怀抱着“众里寻‘它’千百度”的这一只公鸡,鼻子一酸,想哭。三十年间,他经历了中国电影由“样板戏”一枝独秀到再度繁荣到今天的夕阳境况,感受多多,亦感慨多多。承受改革的压力,对于普通的人们,起码需要年龄的资本。因为年轻,毕竟还有预支希望的前提,而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双腿间绊了一段尼龙绳的公鸡,将他的手啄破了……

恢复公鸡的嘴的原色,已超过了他个人的能力。那是一桩接近于“仿旧”的活儿,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幸而制景师挺同情他的,帮他用汽油将鸡嘴“洗”了一番,未能恢复原色,反而红迹斑驳了。于是再用砂纸细细地打磨一番,于是再由制景师反复调色,亲自替他勾描鸡嘴。不消说,公鸡也着实被摆布得够受……

以后的三天里,对那只公鸡严格得近于残酷的训练,每天都在不懈地进行着。按照剧情的要求,那只公鸡是一个农村孩子的宠物,正如城市里的孩子有小猫小狗小鸟做宠物一样。片中要求那只公鸡做三次非鸡所能的飞翔,高度一次比一次高。最后一次是从城市的摩天大楼顶上起飞,飞过一片片楼群,飞翔着的剪影,定格在彤红的旭日的中央。在片中,农村的孩子叫那只公鸡“喔喔”,而城市的孩子叫它“巴顿”……

此前已有三“位”以身殉职的“巴顿”被剧组的男人们佐酒了。

那确乎是近于残酷的训练。以身殉职的“巴顿”们无不是百里挑一择优“录取”的。训练者也就是那五十多岁的老剧务,曾企图使第一位“巴顿”站在一幢楼顶的护栏上,然后用长棍捅它起飞。但那“巴顿”又哪里肯乖乖地容他将它往护栏上放呢?它吓得紧紧勾起腿爪,双翅也像粘在身体两边了似的,而且吓得撒了剧务一襟稀屎。他请别人帮着硬抻那“巴顿”的双翅,结果情急之下将它的一支翅弄折了。而那幢楼却只不过才六层,低于剧情要求的高度的一半。“巴顿”第二刚一被带到楼顶上就似乎预感到了大事不妙,从人怀里扑啦啦挣飞开去。于是还没开始训练,几乎全剧组的人便都听命奔上楼顶,乱哄哄地演了一幕集体捉鸡的现代舞。那种兴师动众的情形,比样板芭蕾舞剧《沂蒙颂》的场面可大多了。当然不足以审美。导演一怒,一道令下,悻悻然的众人用乱砖将那只歇斯底里大发作的公鸡活活砸死。吸收了的两番训练失败的教训,“巴顿”第三在楼顶被罩上了眼睛。这一招倒真的使公鸡变得特别的乖。然而乖是够乖的了,放鸽子似的朝空中一抛,那公鸡乖得连翅膀都不张开了,死鸡似的掉下去,结果就真的死了。招招失败,全剧组被动员了,人人开动脑筋,苦思冥想。最终由有智慧的人献计献策,在两幢楼之间拉了一道钢丝,特制了一个带遥控机关的木盒,将“巴顿”第四关在盒里,靠滑轮送到钢丝中间,好比武打片里动辄便用的“微亚”技巧。木盒子设计得很好,一按遥控器,盒底分开,公鸡凌空现形。并且,也着实地奋飞了一阵。正当人们在楼顶上跳跃着欢呼成功时,那公鸡没劲儿飞了,往一幢楼的阳台上落下去。那人家的女主人受惊,大呼小叫。男主人拎着拖把赶到阳台上,只一下便将“巴顿”第四结果了的性命,白白供给那人家做着吃了。剧组方面自知理亏,无人敢去讨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