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赴伯升茶肆遇仁宗(第4/4页)

旧年曾作登科客,今日还期暗点头。

有意去寻丞相府,无心偶会酒家楼。

空中扇坠篮衫插,袖里诗成黄阁留。

多谢贵人修尺一,西川制置径相投。

苗太监领了诗笺,作别自回,赵旭遂将此银凿碎,算还了房钱,整理衣服齐备,一日后起程。

于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约莫到成都府地面百余里之外,听得人说:“差人远接新制置,军民喧闹。”赵旭闻信大惊,自想:“我特地来寻王制置,又离任去了,我直如此命薄!怎生是好?”遂吟诗一首,诗曰:

尺书手棒到川中,千里投人一旦空。

辜负高人相汲引,家乡虽近转忱冲。

虞候道:“不须愁烦,且前进,打听的实如何。”赵旭行一步,懒一步,再行二十五里,到了成都地面。接官亭上,官员人等喧哄,都说:“伺候新制置到任,接了一日,并无消息。”虞候道:“秀才,我与你到接官亭上看一看。”赵旭道:“不可去,我是个无倚的人。”虞候不管他说,一直将着袱包,挑着衣箱,径到接官亭上歇下。虞候道:“众官在此等甚?何不接新制置?”众官失惊,问道:“不见新制置来?”虞候打开袱包,拆开文书,道:“这秀才便是新制置。”赵旭也吃了一惊。虞候又开了衣箱,取出紫袍金带、象简乌靴,戴上舒角璞头,宣读了圣旨。赵旭谢恩,叩首拜敕,授西川五十四州都制置。众官相见,行礼己毕。赵旭着人去寻个好寺院去处暂歇,选曰上任。自思前事:“我状元到手,只为一字黜落。谁知命中该发迹,在茶肆遭遇赵大官人,原来正是仁宗皇帝。”此乃是:着意种花花不活,无心栽柳柳成阴。赵旭问虞候道:“前者,自衣人送我起程的,是何官宰?”虞候道:“此是司天台苗太监,旨意分付,着我同来。”赵旭自道:“我有眼不识太山也。

择曰上任,骏马雕鞍,张一檐伞盖,前面队伍摆列,后面官吏蹋随,威仪整肃,气象轩昂。上任己毕,归家拜见父母。父母蓦然惊惧,合家迎接,门前车马喧天。赵旭下马入堂,紫袍金带,象简乌靴,上堂参拜父母。父母问道:“你科举不第,流落京师,如何便得此职?又如何除授本处为官?”赵旭具言前事,父母闻知,拱手加额,感曰月之光,愿孩儿忠心报皇恩。赵旭作诗一首,诗曰:

功名着态本抡魁,一字争差不得归。

自恨禹门风浪急,谁知平地一声雷!

父母心中,不胜之喜。合家欢悦,亲友齐来庆贸,做了好几曰筵席。旧时逃回之仆,不念旧恶,依还收用。思量仁宗天子恩德,自修表章一道,进谢皇恩,从此西川做官,兼管军民。父母惧迎在衙门中奉养。所谓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有诗为证:

相如持节仍归蜀,季子怀金又过周。

衣锦还乡从古有,何如茶肆遇宸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