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们都叫我“橄榄”(第5/6页)

[11]帖木儿最初把王朝的都城建在撒马尔罕。帖木儿死后,其子沙哈鲁(1405—1446年在位),以赫拉特为都城,下令修建了著名的赫拉特大图书馆,成为当时文化艺术的中心,为“赫拉特画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沙哈鲁死后,其唯一健在的小儿子乌鲁·贝格(即乌鲁大公)在撒马尔罕登基称王(1447—1449年在位),这时早死的大儿子吉耶苏丁·拜松古尔(1397—1434)之子阿劳乌·杜莱不服,在赫拉特自立为王。乌鲁·贝克在儿子阿布杜拉提夫的协助下,于1448年占领赫拉特,驱逐了阿劳乌·杜莱。阿布杜拉提夫并非孝子,虽然宣称要制作一本精美的细密画图书来献给父亲,但转眼之间,于1449年10月便弑父登基,但在位不足六个月就被其父亲手下侍从杀死。帖木儿的这几位儿子、孙子、曾孙皆是细密画艺术的狂势追逐者,尤其是沙哈鲁的大儿子拜松古尔,迷恋细密画艺术,不问政事,其父建立的赫拉特大图书馆,实际上是他在管理经营,“赫拉特画派”在他管理期间逐渐形成,并在贝赫扎德时期达至顶峰。拜松古尔还曾派遣细密画家代表团到中国研习绘画艺术,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接见。

[12]这里作者将历史史实与菲尔多西《列王记》中关于亚历山大的故事揉合在了一起。历史史实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征波斯。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公元前330年在位)被亚历山大的军队击败后,被部将所杀,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9—公元前330)灭亡。菲尔多西的《列王记》将亚历山大写成波斯国王达拉布的儿子,亚历山大远征波斯是为了从异母兄弟达拉手中夺取王位。达拉被手下部将所害,临终前,亚历山大赶到,抱着自己的异母兄弟达拉痛苦不已。伊朗人心中的这种大伊朗主义情结使他们将亚历山大远征波斯看作兄弟之争,把亚历山大视为统治伊朗的伊朗国王之一,而非入侵者。因此,波斯文学作品中的亚历山大几乎都是正面形象,是一位伟大英明的君主。

[13]萨迪(1208—1292),波斯古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蔷薇园》、《果园》、《萨迪抒情诗集》等,小说这里“教师爱上英俊学生”的故事出自《蔷薇园》第五章:一位老师对自己的一位英俊学童心生爱慕,从不呵斥。学生请老师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改进。老师说,你在我眼中完美无缺。该故事反映了苏非神秘主义的神爱思想,即通过对真主的狂热爱恋,使个体精神在这种爱的激情中与真主的绝对精神合一。

[14]内扎米《秘密宝库》第12个故事关于医生比赛的故事梗概:两位医生比赛谁配的毒药更厉害。一位医生先配好毒丸给另一位医生,后者从容吞下,又服下自己配的一粒解药,轻易化解了毒性。然后,后者摘下一朵花,对花赞念了句咒语,递给前者嗅闻。结果,前者因惊惧过度倒地身亡。该故事旨在阐释苏非神秘主义所认为的对真主圣名的赞念,具有无边的神力。

[15]即霍尔莫兹四世,伊朗萨珊王朝(224—651)第22位国王,579—590年在位,是内扎米的《霍斯陆与席琳》的故事主人公霍斯陆·帕尔维兹的父亲。在菲尔多西的《列王记》中,霍尔莫兹四世是一位暴君,登基执政之后,相继毒杀了侍奉过先父的三位文书祭司。

[16]鲁米(1207—1273),即莫拉维,波斯苏非神秘主义大思想家、诗人,其六卷叙事诗集《玛斯纳维》系苏非神秘主义思想集大成之作,在伊朗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喻为“波斯语的《古兰经》”。小说这里讲的“丈夫在树上抓到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故事出自《玛斯纳维》第四卷,故事梗概如下:妻子欲与情夫偷情,又怕丈夫看穿,便狡诈使计,爬上一棵树往下看,谎称看到丈夫与别的女人偷情。丈夫说,是你在树上头昏眼花,看错了。妻子下树来,让丈夫上树去采水果,自己便在树下与情夫偷情。丈夫看见了,愤怒地说:你与何人偷情?妻子说:那是你在树上看花了眼。该故事将“树”比喻为人认识绝对真理的幕障,人只有从“树”上下来,撇开幕障,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