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灵魂去流浪(第7/23页)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非法用低价换取了469卷写本和精美唐代彩塑两尊。

1911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1922年,在十月革命中战败的白俄军官阿连阔夫,带领残部550余人逃到了敦煌,当地官员抓住他们以后,分别把他们拘押在了莫高窟第196、186、445等窟中。这些战败的士兵将满腔的绝望甚至几近疯狂的心情全部发泄在了窟内的壁画和雕塑上,这些灾难性的破坏对洞窟艺术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痕印。

在众多从敦煌探取宝物的人当中,有一个姗姗来迟者,他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华尔纳。1923年的时候,他才到达了莫高窟,但这时的藏经洞已经空空如也,再没有什么经卷可以让他任意盗取了。于是,他把目标转移到了那些不能移动的塑像和壁画上。他一个洞一个洞查看,面对成千上万的优美画像,他禁不住赞叹:“我除了目瞪口呆外,再无话可说。”他发誓要“保护”这些遗产,“解救”这些壁画,办法就是将它们都“带到”国外去。通过涂着粘着剂的胶布,他剥取了第320、321、328、329、331、335、372各窟壁画26方,共计3.206万平方公分。其中就有极其珍贵的323窟初唐《张骞西域迎金佛》图,以及其它有关民族历史与中国佛教史重要故事内容的壁画多幅,另外还有328窟通高120公分盛唐最优美的半跪式观音彩塑。这批珍贵的艺术品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1925年,华尔纳和他的学生,带着两马车胶布再次来到敦煌,欲把莫高窟285窟的壁画全部剥走。但当他们行至酒泉时,就听说了敦煌民众奋力保护敦煌文物的消息,因为害怕,他们这次的偷盗行动遂没有成功。

1936年,英国人巴慎思盗窃壁画时,被当地的民众抓获,这才算结束了各国列强劫掠敦煌文物的罪恶历史。敦煌遗书究竟有多少,历来缺乏精确数字。据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并成先生统计,敦煌遗书与纸卷画约有4.77万多件,藏文箧页9,648页,主要分藏于英、法、俄、日、美、丹、韩,中等八个国家,其中有五分之三在国外,中国现仅存2万件。

不要以为这些被盗走的壁画可以完好地保存在世上,撕下来的时候,很多壁画都被破坏了,再加上期间的运输、战争、盗窃等不可估算的人为损毁,这样损失的壁画比盗走的数量更多,而且这种损失是毁灭性的。一个爱神维娜斯雕像无法复原的断臂都能让整个世界为之惋惜不已,而在这里的,那是整整几十幅精美的壁画啊!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它们原来的面目了。

现在在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其它43幅美术品全部都是电脑喷绘的复制品,另外还有49件海外文献藏品的图片,这些图片的原件已经流失于海外近一百年了。

现在的敦煌莫高窟,有很多来此临摹壁画的画家,他们长年生活在这里,将他们对敦煌的崇敬和热爱挥洒在这里,三毛在敦煌之行的途中,认识了一位在莫高窟工作的旅伴。这位叫“伟文”的年轻人,长年在莫高窟临摹壁画,他不仅是三毛的热情读者,三毛还觉得她与他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缘。也正因为有了他的陪伴,三毛的敦煌之行才变得多姿多彩。在旅行的空余时间,他们特别喜欢漫步在敦煌人影稀少的大街小巷,三毛在《夜晚逾城——敦煌记》中曾描绘过这个场景:

“无星无月的夜晚,凛冽的风,吹刮着一排排没有叶子的白杨树,街上空空荡荡,偶尔几辆脚踏车静悄悄滑过身边、行人匆匆赶路、商店敞开着、没有顾客,广场中心一座‘飞天’雕像好似正要破空而去。

我大步在街道上行走,走到后来忍不住跑到街道中间去试走了一段——没有来车,整条长长的路,属于我一个人。我觉得很不习惯,又自动回到人行道上来。另一个旅者,背着他的背包,戴着口罩与我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