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亚马多和他的三部曲(第2/7页)

《无边的土地》和《黄金果的土地》以巴伊亚州南部可可种植地区为背景,描出一幅二十世纪初三十多年内整个巴西社会的缩影。第一部写封建地主怎样征服土地,兼并土地,第二部写外国帝国主义者怎样操纵了可可出口商行来把土地据为己有,它们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历史阶段:封建时期和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时期。

《无边的土地》是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故事,主要写二十世纪初两大地主为争夺一片原始大森林而进行的斗争。巴达洛兄弟是封建世家,属于政府党,他们起先占着上风。可是奥拉旭上校在当地有强大的恶势力,自有恶讼师和狗腿子替他效劳,千方百计地跟对方周旋。双方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因为“可可就是黄金”,谁能占有那座大森林,谁就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可可种植园。结果,靠了政局的变化,反对党在州政府内登了台,奥拉旭取得最后胜利,在那森林原址上栽种可可树,成为当地的主宰。

作者塑造了一个残暴、骄横、粗鲁的地主的形象:奥拉旭。他当驴夫起家,后来发了财,搞可可种植园,养了些如狼似虎的狗腿子,用“霸占的骗局”和埋伏狙击等手段,把小农的可可林并进他的种植园。他杀人不眨眼,翻脸不认人,成为当地的一个大恶霸。

他娶了一个商人的爱女埃丝特做妻子,巴望砍伐了那座原始森林,将来儿子可以进政界,当州长。巴伊亚反对党党魁派维尔吉里奥律师来帮他的忙。起先,双方在法院里勾心斗角地斗法,终于闹成了全武行,前后历时一年半,猩红的鲜血流在黑色的土壤上,那是天底下最适宜种可可树的土壤啊!

政局的变化决定了胜负。奥拉旭的亲信在伊列乌斯当了政,他们把他尊为“可可地带的大恩人”。天主教会也来凑热闹,把当地的教区升为主教区。伊列乌斯市披上了节日盛装,欢迎新来的主教。

亚马多在描写这场争夺战的同时,连带暴露了政府和法院的阶级性,天主教会的反动性,阐明了大种植园的形成、城市乡镇的诞生、自由职业的兴起等过程。

在刻画地主和政客的同时,作者也揭发了为虎作伥的法官、警官,假冒为善的神父、教士,投机取巧的律师、医生和记者,浑水摸鱼的职业赌棍、淘金女郎,唯利是图的出口商等的真面目。

另一方面,作者用同情的笔墨来描绘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他们多半穷得实在没办法,才撇下了亲人,离开了家乡,来到这片新兴的可可地带,结果在大地主的种植园里当雇工,起早摸黑地干活,挣着一点点工钱,被种植园里的铺子重利盘剥,弄得一辈子背地主债,终身给束缚在这片土地上。有的不甘于长此以往过苦日子,只得铤而走险,替地主干杀人的勾当。作者塑造了两个叫人难忘的形象:黑人达米昂和红白混血儿安东尼奥·维克托。他们俩都是小农出身,同样走上了当狗腿子的道路。可是他们的心地还是善良的。黑人达米昂跟巴西大多数劳动人民一样,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天真得像个孩子,认为替东家杀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知道那是罪恶。可是一旦激发了他的良知,迟钝的脑筋就开动起来了。他在埋伏的地方看见幻象,弄得神经错乱。他从此没有复原。

安东尼奥·维克托离开了情人,到南方来寻找发财的机会。他被东家提拔,专干杀人勾当,爱上了混血姑娘蕾蒙达,一心想娶了她,两口子住在一所小屋里,耕种一片地。在他那小天地里,他只有这些憧憬,满以为在这不平等的世界上可以与世无争地过日子。

亚马多还写到那“生命的渣滓,社会的下层”——妓女。她们多半是贫苦的混血儿和黑人姑娘,被地主和监工糟蹋了,到头来沦落到小镇的妓女街上。她们的主顾就是受尽压迫的种植园工人。亚马多写三个命运相同的姐妹,年迈的父亲死了,没钱下葬,同街的妓女和客人凑了钱请神父来做祷告。同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怜人,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