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奥运:我们只收获了失败吗?(第5/5页)

观众的反应和我们一致,短短十二年的时光,中国的观众已经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成熟态度来面对奥运赛场。我们的节目播出之后,观众的反应一直很好,结果在这种热情的鼓励下,我们这组奥运人物的精彩语言和故事又被结成一集《焦点访谈》在黄金时间播出,我给这期节目起名为《精神的圣火》。

从对金牌的关注到把目光投放到赛场,去寻找感动自己的故事和人,奥运慢慢地在我们心中回到了正常的位置。

1999年初,一条消息让很多人忽略了:北京市市长刘淇和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到瑞士洛桑,向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很快,我们又将有一个申奥之夜,但1993年那一幕不会再来,不管是成还是败,中国人都能以绝对的平常心去面对。

但我还是惊讶于这条消息被很多人忽略,和上一次申办时的轰轰烈烈相比,我们仅仅走过了十年的时间;可是想一想又觉得必然,现在的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下岗职工能不能少一点儿,经济能不能往上升,国企改革能不能快一点儿,出口状况能不能好转一点儿……

而北京的市民更关注的则是:大气污染指标降的速度怎么样?路这么堵,有关部门得想想办法,别让二环三环成了流动停车场,房价那么高,想个什么办法才能让它降下来,出行能不能看见更多的绿?……在这种务实的心态里,申办奥运只是申办奥运,再不会像往日那样负载太多。我猜想,这一次北京市的申奥代表团该比上一次的轻松一些压力少一些吧!

这也是中国改革的一个成果,没有什么比拥有一种成熟的心态来得更重要,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该对当初的那个申奥之夜说声谢谢。

从最初胸前写着“中国”字样的运动员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学子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成绩名列前茅,再到更多写着“中国制造”的产品走向世界,中国人的自信已经慢慢增强。改革二十年,从统计数字上看,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还多;从建设成果上看,一个又一个的城市长高了,让人认不出来了;而从我们民族的心理来看,还是今天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给人的感触最深。

2008年的奥运申办,也许我们还会有很多的人为此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也许还会有泪水有欢呼有叹息有失望,但是一切都只因为:我们有一个几年前破碎过的梦想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