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钟,投资一个受益终身的技能(第2/3页)

回答了这些,只是一个入门级的销售。哪怕是一个顾客,照着介绍手册背一背,其实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如果希望更上一层楼,那么就要像棋手了解一颗棋子在棋局里的位置一样,了解你的产品所在的地位。

好的销售是要有大局观的,懂一点产业的态势,懂一点上下链条之间的关系,这些看似和卖出单一产品没有直接联系,但积累多了,就会融进你的售卖语言里。

“我们和别家不一样,我们这里全是英国、美国来的正规外教。”

——听上去多么平庸!

“我们的外教全部都有一百二十小时TESOL国际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是经过外专局认可的专业外教。国内有近十万外教,不过真正有证的不超过百分之五哦。”

好的销售说辞,应该以自己为中心,但怎样才能既夸赞了自己,又打击了竞争对手呢?其实就是通过说出自己的优势,然后把这点优势,放置到行业大环境下,用数字和事实去比较,优劣自现。

以前在IBM工作时,一入职老板就说“去和销售混熟了”。

销售人员,往往是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销售之前,外人看不见的基本功,往往在于对产品的理解、对行业趋势的把握中,你要像一个拼图者,进行会心的拼砌,逐步围绕产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有售卖的自信。

第二,要有同理心,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

说服工作的重点是成交,而起点是从客户的一个假设出发。

视角转化看起来容易,其实是违背人说话的本能的。尤其当我们急迫希望卖出什么的时候,一定心里早就形成了关于这个东西的一整套说辞。一遇到场合,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去,而不是从对方角度来说。

有人曾开玩笑说,理发师的层级差别,其实是他们的销售技巧差别。客户坐下后,初级理发师只会问“想剪个什么样儿的?”然后就直奔自己的建议而去了。

而总监级别的则是先三言两语套出用户的“爱”与“怕”,然后循循善诱地让对方认同自己的建议。

以前我曾经常去一家国营的老店剪头发,它家当家的美发师是一位三十才出头的女理发师。这位理发师异常火爆,每次去,即便预约了,也有很多年轻姑娘们排队等她。后来有次边剪边聊,说到理发行业女性从业者很少的时候,她顺口说道:“我觉得女人当理发师有天然优势,男理发师很难真的理解客人说‘少剪一点’时,意味着剪多长。”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还真如她所说的那样——之所以我也屡屡回头找她剪,就是当我提出一个要求的时候,我们之间有种天然的默契和共鸣,我完全不用提心吊胆她会剪多了,或者给我什么惊喜。

以前还听过一个案例分享,一个全球知名的品牌设计师讲到,应该根据消费者的感知来设计某个产品的重量。比如,绝大部分的人,潜意识都会觉得贵的东西就是重的,那么问题来了,高科技的智能手机都很轻巧,但如果希望体现其贵重怎么办呢?办法就是在包装中增加重量,想想看那些精美无比、牢固如堡垒的手机包装盒,当你拿到它们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在捧着一个质感绝佳的物品呢?

好的销售就需要去探知人性中最难以言明的那个“贵重”感。当那位粉丝按照来咨询早教问题的家长的提问来回答时,从某种意义上她已经落在了下风。她应该开始问一些问题,让对方在回答问题的紧张状态中,自然流露出更多真实感受,从而掌握更多对方的信息。

当然,打探和推测对方的需求看似容易,而要做到真正理解对方的需求,甚至剥开表层含义,窥见内涵的真正需求,则需要常年的眼光的磨炼,其背后注定是人生经验和阅历的积累,以及在此之上塑造的自信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