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2/5页)

张永一直给沈溪当监军,功劳基本是在沈溪军中获得。

张永跟沈溪私交应该不错,所以他们想当然地认为,皇帝不太可能会把对沈溪言听计从之人安排到司礼监掌印这个关键位置上,当初的小皇帝已经成长,有了一定城府,不可能对权臣一点防备心理都没有,不会被沈溪牵着鼻子走。

沈溪在朝根基不稳,虽然现在文武百官基本是以沈溪马首是瞻,但始终有部分老家伙有自己的想法,不会跟之前刘健、李东阳、谢迁当权时一样,事事都依从掌权者的决定。

沈溪回到京师后,朝中有一点显著变化。

那就是户部掌管的国库更加开放了。

之前谢迁省银子,或者说是怕银子过多流入市场后会带来物价飞涨,所以采取的对策是广积银。

而沈溪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积极花销银子,从市面上采购大批粮食,以及茶叶、盐、铁甚至是水泥等物资,一方面用来赈灾,一方面则存入各地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沈溪跟户部尚书杨一清私下商量过几次,杨一清对此没有任何意见,毕竟银子放在库房中没有价值,又不能吃,又不能穿,关键是大明太仓内银子实在太多,多到让杨一清担惊受怕。

沈溪请示过朱厚照后,随即便有五百万两银子被调用到大明的方方面面,用来支援两京以及地方建设。

因中原灾情,朝廷年初开始克扣官员米粮,现在沈溪做出决定,把俸禄以银子的方式发到官员手上,由官员自己到街上去买粮食,如此更为省事。

“必须建立银本位制度。”

沈溪在推行这个决策前,便确立目标。

大明货币体系实在太过落后,光靠铜钱,没法形成大宗商品交易,而铜钱的稀缺又导致市场经济受到压制,使得大明一直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就是茁壮成长不起来。

现在沈溪要创造的,是一个以银元为主,铜币为辅的货币体系,让市面上的银价和铜价保持相对的稳定,沈溪急需大量银子和铜作为国家储备。

沈溪自己可创造不出来的白银和铜,他唯一能想到的,自然是佛郎机人。

不过在经历舟山群岛大海战的失败后,佛郎机人已断绝与大明的贸易往来。

现在摆在沈溪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追击穷寇,到东南亚去把佛郎机人的地盘抢过来;二是以和为贵,一笑泯恩仇,把佛郎机人请回,继续开展国际贸易。

……

……

佛郎机人暂时不敢回来,哪怕他们仍旧惦记跟大明做买卖,奈何他们被沈溪给打怕了,现在两国处于交战状态,他们生怕露面后被沈溪带领水师迎头痛击。

当沈溪把有关商贸改革的建议,写成奏疏上呈朱厚照后,朱厚照马上在乾清宫单独召见。

因为朱厚照自己也非常在意赚钱的问题,这根本就是个财迷皇帝。

“……先生说要增加大明国库收入,让银子广泛流通,朕认为可行,不过先生应该知道我大明银矿不多,产量也不高,而且开采银子的成本太过高昂……”

朱厚照不是没查过相关资料,结果他发现自己这个皇帝不是说富有四海就等于坐拥金山银山,关键是大明境内的银矿和金矿经过千年以上的开采,矿脉大多已枯竭,后续生产投入的成本太高,现去寻找新的矿源不切实际。

沈溪道:“海外大型银矿多不胜数,甚至有许多露天的矿藏,但基本都在佛郎机人控制下。”

朱厚照小眼睛里满是兴奋之色:“之前先生不就跟朕提过这件事吗?朕也觉得,若是派出一支兵马,把那些银矿占为己有,那就有源源不断的银子运回大明,到那时大明就再也不缺银子了。”

沈溪问道:“可海外之地,派出人马去攻打,费事费力,且攻占后无法做到长治久安,地方民众也非我族类,怕是统治不易。若要从大明运送百姓前去开采……定会造成百姓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