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甚幸,至治之君也!(第2/4页)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当初两蜀地区,选择赵构而不是朕原因吗?”

李纲点头说道:“片钱不入蜀。”

虽然朝堂上,谁都没指名道姓,但是这个片钱不入蜀,蜀中钱引如废纸的政令,是赵佶为了削蜀中地皮而下的政令。

这导致了蜀中对汴京朝堂的天然不信任。

赵桓看到朝臣们都是明白人,这群人尖子们,都知道蜀中为何选择赵构。

都不糊涂啊。

赵桓笑着说道:“大宋的商贸极为繁荣,但是缺钱。并不是大宋不够富有,而是大宋缺少交易用的货币,也就是钱荒。”

“朕用一道圣旨打劫了倭国一船银子,弄了一千万的大宋银元。”

“旨在建立以白银为本位货币,建立一种新的货币制度。”

“到底发多少银元?到底印多少钱引?钱引谁来印?银元和铁钱兑换比例是多少?大宋对外贸易使用银元结算时又应该依据什么条例?都没个章程。”

“太上皇当初一拍脑袋,印一堆钱引,一拍大腿,印一堆钱引。”

“这样的印法,就是民不聊生,民心不在、社会动荡,稍微有点事,就是离心离德。”

“朕从来不怪蜀中百姓,是大宋对不起他们。”

户部侍郎郑望之站了起来,说道:“官家,要不这事,交给户部来做?”

赵桓看着郑望之,看的郑望之心里发毛。

然后郑望之才悻悻的坐下,他已经看懂了官家的眼神里的意思。

户部当初吞了计省的活儿都没干好,这个银本位体系显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门,户部吃不下。

“我说郑少卿啊,这户部已经够胖了,再吃就走不动道咯。”朱胜非嗤笑了一声,笑着说道。

柳成卿拍了拍郑望之,笑了起来。瞬间,文德殿内,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赵桓也是摇了摇头,朱胜非说了自己想说的话,户部的职能太多了,再多就周转不开了。

柳成卿疑惑的问道:“官家,完全没必要把内帑的票号拿出来啊,让陈冲从国帑支点钱,把这事办起来就是,为何要把内帑的钱拿出来呢?”

柳成卿的疑惑也是常朝上,六部九卿和大宋的太宰李纲,内心的疑惑。

“官家臣以为不妥,再建一些票号钱庄就是,官家登基以来从未从国帑拿过钱,还一直在补贴国帑,现在再把票号钱庄拿出来,内侍省怎么办?”李纲也站了起来,反对官家再次肢解内帑的举动。

“是呀,官家,大宋百姓的唾沫星子会把我们这些人骂死的,薄待谁都不能薄待官家。”柳成卿赶忙站起来应和。

这要是真的把皇帝的小金库折腾空了,被百姓知道了,他们得被骂死!

赵桓摇了摇头说道:“内帑还有些许的产业,够花就行。”

赵桓一直在有意识的清除内帑的产业,包括他继位的时候,继承的内帑工坊和后来查抄的工坊。

他一直在有意识的减少赵家积累财富的能力。

朝臣们不懂,即使懂了也不敢乱想。

但是赵桓却知道,内帑是畸形的产物。

内帑的产业,都不隶属于国家,而是隶属于皇帝私人所有。

而皇帝,是这天下权力最大的人,内帑必然缺少监督,会滋生出多少贪腐和特权?

若内帑的规模越来越大,产业越来越大,到最后就会变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畸形的利益集体。

而这个利益集体,成为大宋这颗正在新生的大树上的新的蛀虫。

赵桓想要大宋永昌,自己还不停扩大内帑,制造特权,制造畸形利益集体,那才是石乐志。

李纲显然和赵桓配合已久,多少想明白了点大宋皇帝内心的想法。

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述。难道要劝官家昏聩点吗?

“官家,大宋也不缺这个钱,还是重新组建吧。”李纲依旧梗着脖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