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安史之乱(第3/4页)

李宪完美的做到了一问三不知,朝政?不知道。杨玉环如何?不知道。太子如何?不知道。皇帝如何?多才多艺,那舞跳的,那曲乐合奏的技艺,祖宗我给您吹一段?

唐高祖先是安慰他不要害怕,后来得知他是真的什么都不打听,就气恼的离开了。

之前武惠妃死了两个儿子,李瑁作为第三个儿子,李隆基怕他死,就送给大哥大嫂抚养。李宪算是他的养父。

李瑁认认真真的继续给养父服丧三年,一半是为了养父比亲爹好太多了,一半也是为了避祸。恐怕阿耶要弄死自己,给玉环一个寡妇的合理身份。

……

李隆基:朕这辈子真的完美啦。所有的大事全都完美,文治武功都好的没话说。老了,今年大哥和另一个兄弟过世,要珍惜生命,开始享受生活。

从此改元天宝。

天宝元年,李白供奉翰林院,写下那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译:嚯哈哈哈哈,劳资就知道自己牛掰),他本以为自己能大展宏图,但是没有。皇帝听他的意见,但并不取用。气的他继续写诗。

四皇子李琰嫌王妃无子,与她分居,只学着父皇的样子收集天下美人,生了五十多个孩子。两个宠姬争宠,求教于非自然力量,在他鞋里暗暗的塞了符咒。他的仇人听说这件事后,告诉皇帝说,四皇子诅咒皇帝。上朝时要脱鞋,证据极容易拿到。李琰死到临头惊惧万分,拼命推理一番,认为这是美人们争宠,并举例无数。

由于没有《常用符咒大全》来作铁证,难以分辨瞎画的圈圈道道到底是诅咒还是争宠,李琰软禁不久就自己把自己吓死,韦王妃送回娘家,二美人杖毙。

转眼到了天宝四载,杨玉环自然不愿意没名没分的做个女道士,皇帝已经须发皆白,不知寿命几何,如果没有名分,日后就没有保障,无以为继。李隆基也想给她名分,于是先给李瑁塞了个媳妇过去,前任寿王妃无子,事情都好办。

李瑁心里依然不好受,他当年对玉奴一见钟情,一求就到手,结果变故接二连三,只好安下心来,活着最重要。

问新娶的韦氏:“你善于歌舞么?”

“妾粗通音律,不擅长歌舞。”

李瑁又仔细端详她,端庄纤弱,不明艳不妩媚,暗叹:好好好,这个老婆是安全的。红颜薄命,红颜的丈夫更薄命,贵为皇子,也要遭遇乔知之之苦,玉环却不如碧玉。

皇帝估摸着太真当了五年道士,大家都忘了这事儿吧?册为贵妃。

武惠妃崩溃了:“我根本就不算宠妃!”

武曌:“不要吵我睡觉。要闹,等他来了再闹。你到时候缠住他,让王菱把你们一箭洞穿才好。”

太平公主:“我太准了。可能我应该去修行,这道士不白当!”

贵妃的族兄,张易之的外甥杨钊为避卯金刀的避讳,改名杨国忠。而安禄山为了夺得皇帝的宠爱——此前姚崇等人都看他不可靠,但皇帝看他可靠,却又受过去这些股肱之臣的影响。

安禄山机智的认了贵妃为母,每次进攻先拜见母亲,一番花言巧语,皇帝就让他和杨国忠之下的杨氏男女结为兄弟。真觉得他赤胆忠心,多次重用。

姚崇本来在乐呵呵的听着宋璟和王晙聊天,号称有脚阳春(他带来了春天)的宋璟为人喜欢诙谐戏谑,只和一个人聊得最风趣,那就是名将王晙。二人一文一武,你来我往,一壶茶一盘棋能聊一整天,姚崇天天在旁边听的乐不可支,就连人间的烦丑也能稍忘一忘。

等到重用安禄山,允许安禄山肆意出入宫廷,更以高官厚禄给杨家人,气的姚崇七窍生烟。

宋璟微微一怔,调侃道:“要成亡国之臣,你们有何感想呀?”

二人默默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