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第3/5页)

长孙皇后对此表示非常羡慕。

根本不需要羡慕这件事的武皇后却没有出来。

李隆基很担心她某日会在自己身后飘过,那就更可怕了。作为同样失去过权力的皇帝,被政变拿下的皇帝,他还没能放下对人间的执着。或许武后的心态很好,又一次及时调整到最适合生存的状态中。

正如她在太宗后宫中籍籍无名,在感业寺中低调诵经,先抑后扬进入皇帝后宫……成为太后,放权,夺权,称帝,被夺权,深宫病故之前理清思路。

如果说人生经历有助于修行,那这倒是顺理成章。

……

白居易又收到请帖,去和喜欢的古人一起喝酒,陶渊明和李白醉眼惺忪,勾肩搭背:“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这是白居易悼念李白的诗,他觉得自己和李白一样,深深的怀才不遇。

“谁教冥路~作~作诗仙。”

这是李忱写的《吊白居易》,不是说白居易很吊哦,而是凭吊白居易。李忱继位之后就想任用白居易,很可惜,白居易没能赶上这一天,半年前他刚刚去世。

文人们总在醉生梦死,人间无数的痛苦,明着说容易被逮起来,暗地里借古讽今又觉得不够坦荡自然,不说话却添烦闷,唯有喝酒写诗而已。

到地府之后就无所谓了,喝酒可以畅快且不说,更可以对人间时直言,不论是褒贬评论,都可以畅所欲言——然后被反对派畅所欲言的骂,偶尔还会堵在路上,用地府的解决方式来解决争论——动武。

最终捧唐派和贬唐派文人双双被抓去服役,新的一轮争论又起。

……

狄仁杰:“当今唐皇除了恢复佛教之外,万事都做得很好。”

斐度:“我也不赞同。老夫早年间正直,到老了也避免为了自保……给人行贿。”

韩愈:“我还是那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但有信念的人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谁都拦不住。

魏征、颜真卿、刘宴、姚崇、郭昕、高适、李德裕……等数十人前来情愿,想要去重整河山。他们当然可以自行去投胎,但他们情愿的目的很简单:“希望阎君能保证我们能投胎到丞相、将军、节度使家中。二十年后,还人间海晏河清,还阎君太平盛世。”只是没法明着说还给阎君轮班休假。

“人都说宁为盛世犬,不为乱世人。还望阎君顾念民生疾苦,慈悲为怀。”

“人间太平了,地府也就清净了。”

“凭我们这些人,足以还人间太平。”

阎君们在百忙之中关起门来听他们说话,没想到说的是这些事。他们也开启屏障,互相低声询问:“如何?”

“太理想了,这哪能成功。”

刘庄有些焦躁:“为什么不能?地府真的不能干预人间的事?除了设立地府,保证三界的怨气不要积累太深,令恶人有其果之外,我们就只能坐视不理吗?人非草木,岂能无动于衷。既然人间兴替不全由天命,天命也可以更改,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动?”

“因为我们的智识有限,不能顾全万钧。”

嬴政比较婉转的说:“天帝安排的皇帝,似乎也没有顾全万钧。”不是很婉转,但他已经尽力了。还记得咱们在十六国时期经历了什么加班地狱吗?当时安排好的皇帝呢?虽然说当时局势焦灼,没有人有能力有条件统一天下,但难道这是天命安排的?显然不论是昊天上帝玄天上帝还是五帝,从来不安排人间。

既然天帝不安排,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些什么?眼看着事情就在眼前,有能力,能办事,偏偏不做,这叫人很难过。

别的阎君比较冷静:“这不是无动于衷,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未必会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