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第2/4页)

这一年科考时,有一个柳永的举子,已经是第四次考试。

刘娥临朝称制初期为了避免党政,用了一招巧计,对大臣们哭道:国家多难,全赖诸位重臣同心辅佐,如今皇亲皆获推恩,重臣的亲眷却少受恩泽,卿等把亲人的名字呈递上来,便于查找。

众臣大喜,把亲戚的名字都写出来送给太后。刘娥叫人绘制成关系图,贴在寝殿墙上,再有奏请升迁时,就对着这个图,提拔归提拔,但绝不能某一方的势力过重。要的就是个平衡。

对于这个柳永,虽然不在图标之内,但也略有一点印象。反对她掌权的人主要以寇准和李迪为首,这二人纷纷落败。柳永的父亲柳宜任雷州令的时候与李迪交好,李迪此人富有才华,为人刚正不阿,就以刘娥的观点来看,这人除了要与她为敌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弊病。但柳永此人却很仰慕李迪,写过一些略表愤慨的诗。

太后选拔举子,选拔的目标必然是能为自己效力的,寇准、李迪两派及相关人士选拔上来,岂不是要为皇帝逼着自己还政?

柳永唯有叹息,他已经四十岁了,虽然处处歌柳词,收入也不菲,但他是读书人,他想要做的是为官做宰,施展抱负。

(柳永直接取代了李煜长达六十多年的歌坛统治地位,在当时的地位=黄霑+林夕+顾嘉辉+方文山。)

沈括现在还只是个仰观星星俯察毛毛虫的宝宝。

刘娥则忙于交子事务。交子脱胎于之前唐朝的飞钱,但飞钱属于汇票,交子则作为纸币出现。

宋朝缺铜,原因不只是郭荣再三强调的——融佛像啊!融铜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就够了!还有别的原因。金银铜铁都可以作为硬通货,价值等于重量,在缺铜的情况下,宋朝制造了很多铁钱。

自从西汉到宋朝,都有铁钱,反正够重就行。但宋朝却是发行铁钱数量最多的国家。

(《两宋铁钱》:共计1861个品种)

百姓苦于铁钱沉重,每天出门扛两贯钱就是负重越野,小吏们每日撸铁钱也十分艰难。

刘娥退出交子之后,迅速普及开来。毕竟揣十几张纸比扛着十几贯钱容易多,一贯就是一千文,就按照中药店通用的一钱重(五克)来算,得用扁担和前后箩筐来挑着。换成交子之后轻便太多了,商人们感激涕零。

地府也在思考思考要不要印制一些交子,又好像没什么必要。

为真宗永定陵守陵的先帝后妃李顺容病逝。

赵祯做完今日功课,愉快的叫了宫人来唱歌。他也爱听歌,尤其喜欢柳永词,每天写完作业都要听一会。

刘娥本打算以宫人之力埋了就完事。但吕夷简劝她为亲人着想。

于是封为宸妃,以皇后礼服下葬。

武曌气哼哼:“我都没封宸妃。”

李妙儿戳戳她的肩膀:“这有什么可气的。”

武曌拎着她扔出去,继续和丈夫撒娇。忙于别的事,将近一个月没见面,见了面必须巩固一下感情:“她处处抄袭我。”

李治大笑:“礼法也能算是抄袭吗?自从周公制定周礼以来,后世这些礼崩乐坏的皇帝,哪一个不拿来就用。”

武曌心说:一定要做全,别像武惠妃那废物似得。哼。她真不如李隆基像我。如今武惠妃杨贵妃都走了,李隆基因其功过掺杂,就继续拖延下去。他当年终结了乱局,肃清朝堂整顿吏治,不是一个纯粹的昏君。

祭文送到皇帝眼前时,宋真宗想了半天:“啊,是赵祯的生母。”

赵光义情绪激烈的跳了起来:“什么?????”

赵恒一脸无辜:“怎么了?”我亲儿子,算是她的,这有什么大不了呢?我又不喜欢李妃,就是试试。

赵匡胤哈哈大笑,这混蛋弟弟一向装作情绪平稳,心态冷静的样子,被他儿子刺激的蹦起来多少回了:“儿女是债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