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包拯+名分(第4/4页)

然后调节曹太后和他之间的矛盾,两边说好话劝慰,这边劝太后您贤名远扬一国之母,哪边劝皇帝说舜王最大的名声不是贤德而是孝顺,您想想舜的爹妈,您再想想太后。费劲千辛万苦,把太后和皇帝劝的和睦了。

就和皇帝争论了十八个月‘名义上的父亲——先皇仁宗’和‘生父’之间追尊的问题,大臣们无不心累,皇帝死了到好,死了省心,新君。

赵曙难过的哭了,他病了几个月,好像只有皇后希望他活着,大臣们都急于确定太子是谁。

灵魂脱离肉体还不彻底,太医确认了死讯,大臣急招太子赵顼入宫继位。

气的他格外激动,尚链接灵魂的手指动了一下。

守护尸体的曾公亮:“啊啊啊啊!”跑去找韩琦,婉转的说皇帝诈尸了。

韩琦淡定得很:“先帝复生,乃太上皇。”

对不起,来不及了。

赵曙气到穿墙而过,被几名黑衣阴差拉住,送回尸体旁边。

没过几天,见到了名义上的父亲,顿觉尴尬万分。

宋仁宗虽然小心眼,好色,爱嘀咕,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脾气好,脾气真的很好。虽然这四年来认真耕作,时常练武,但只会揍揍稻草人,对赵曙依然下不去手。盯着他看了一会,难过的掩面:“你怎么能追封皇考,辜负朕呢。”在宫中以皇子的待遇对他,让皇后照顾他,不就是有了亲儿子就叫他出宫么。

赵曙叹了口气,也就破罐子破摔,实话实说:“初时对太后与陛下感激不尽,怎奈反复无常。”是我,不是我,是我,又不是我,又是我,还不是我。让我何以自处。要么干脆就是,我拿你当父亲看待,要么干脆就不是我,我回去当闲散宗室。这么折腾着,从小到大,全无安全感。

“二十多年间,学太子应学的东西,做太子应做的事,只是无名无实。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给我个名分啊!

赵祯哀叹一声:“朕始终属意你。”只是万一我有亲儿子活下来呢,万一我四十岁立你为太子,然后我生个亲儿子,我是废了你还是让我亲儿子俯首称臣?不到人生最后一刻,怎么能相信自己没儿子呢?

父子二人互诉衷肠,各自有满腹委屈。

不由得痛哭。

被赵匡胤一人踹了一脚:“带着你儿子酿酒去。”

……

新君(宋神宗)赵顼,一边感与国家积贫积弱,召自己喜欢的王安石回来探讨改革问题,一边看司马光修到现在没修完的通鉴,并赐名为《资治通鉴》。

书名译为:华夏政治·国家兴衰·帝王将相优劣·内部参考资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