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第4/5页)

刘秀摇摇头:“陆九渊的心学,你们看了吗?我看现在儒家不仅分为孟荀两派,还要多分几个宗门。陆九渊虽然活泼清新,但初心……不太可靠。”

皇帝们纷纷点头,一起装可爱:“那是当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算是初心。”

“我的初心不过是做个孝子贤王。”

“我也只想和弟弟泛舟湖上,烹鱼饮酒。”

“当上皇帝,这都是世事弄人。”

“千钧之重,不敢担。”

刘彻:“呸。”

众人不约而同一阵大笑,心里都心知肚明。

刘秀问:“武帝,如今宋朝的皇帝还热闹么?”

刘彻惋惜的摇摇头:“热闹不起来,性格都柔弱,也没有脾气急躁的。原先赵匡胤还挺活跃,近年来修身养性。迄今为止九个皇帝,除了那哥俩之外,连一个中兴之主都没有,即便瞧不起别人,又有什么脸说。我们汉朝热闹纷纭,还不是因为明君辈出。从文景之治,到我的人封狼居胥,往后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各个都是开国的才干。”

李治道:“唐朝也险些如此,只是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都是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谁也不敢”

刘彻嗤的一笑:“不敢承受李渊李世民的箭法。”

唐朝皇帝们纷纷表示:不是不是,我们发自内心。

……

赵伯琮改名赵瑗又改名赵玮,现在被立为皇子,就算正式过继。赵构说他累了,禅位给皇子,改名赵昚。

赵匡胤放下医书,拿起盘龙棍,黑黑胖胖的脸上那股仙风道骨的出世气息暂时收敛了一些,毕竟现在的皇帝是自己的子孙嘛,瞬间觉得宋朝又回到自己手中。只不过……血统上虽然是自己的子孙,但实际上是过继到赵构名下,那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郭荣到现在还对郭威称父亲呢!赵昚下来之后,他父亲还是赵构,他祖宗还是赵光义,这是人伦大统。

被接走的时候是盛世江山,还回来的残破不全,还在对金国称臣纳贡。‘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臣构言……割属上国’,‘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敝邑’这些话都是被邻居们拿来嘲讽的,唐朝皇帝们踊跃表示如果换成是他们,他们都行。

摸索着盘龙棍:“他到底叫什么?叫什么不吃饭?你怎么怎么都喜欢改名字,改来改去,祖宗连你们叫什么都记不得了。”

赵德昌、赵元休、赵元侃最后叫了赵恒。赵受益改名赵祯,还比较好。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赵仲鍼改名赵顼。赵佣,改名赵煦。赵佶没有改名,赵亶、赵煊最后定为赵桓。赵构也没有改名。

皇帝们把这些名字在脑子过了一遍,觉得改的不是很多,只是现在不该讲道理。

赵光义近年来情绪一直低落,贤明的状态有些保持不住了,质问道:“如今帝位重归正统,二哥还有什么不满意?”

赵匡胤:“太小。”

赵光义:“虽然小了些,但太*祖子孙必然与我的子孙不同,将来重新夺回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赵匡胤冷冷淡淡的说:“你这句话,只有最后四个字说得对。”

“嗯??没有可能?呵呵,二哥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赵匡胤:“我这是分析的结果。”最优秀的兵源在关中和蜀地,现在这两个地方已经成了边关,当地的兵源只够提供最基础的防御力量,除非金国突然遭遇巨大变革,还不能是更远的国外再有一个新兴国家,那样金国消亡之后再来一个新的可怕外国,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水旱蝗灾,那都不行,打草谷可以解决灾荒问题。只有瘟疫才成,可是金国地广人稀,身为皇帝,盼着着对方遭遇瘟疫死伤惨重以便反攻,也实在不像话,那是仅次于宋真宗的愚昧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