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麒麟+朱棣(第2/5页)

嬴政嗤的一笑:“朱元璋一定想要这样的大臣。”没错,就是嘲讽他给官吏的俸禄太低。

“哈哈哈哈,他觉得官员吃饱饭饿不死就行,不该置办衣裳首饰,出行也不必有排场,恨不得人人都和诸葛亮、司马光学清贫度日。”

“刘裕当年也这么想。”

李世民悠然道:“苛待自己的皇帝太多了,皇帝自己清贫俭朴没有用,以身作则也没有用,倒不如适度而为。”临机应变比提前做好准备更简单方便,人才是最大的变数。你计划的再好,你能计划出这些人是过分的愚蠢,还是过分的聪慧么?

这番话,来自一个压朱允炆能赢,结果损失不少的人。

朱允炆的兵力、钱粮、人心所向都远远优于朱棣,李世民去智囊团那儿下注时,赌朱允炆能赢。

智囊团这些年来有来有去,经历过无数次‘说啥啥不准’和‘分析全没用’之后,他们在分析之余引入了看相、占卜、瞎猜等诸多唯心主义的猜测方式,最终决定一半人看好皇帝,另一半人看好燕王,别报上结果去,大家都不灵。

医卜星象在生前就属于必学项目,死后深入研究了一番,又开阔思维,努力瞎猜,得到一个结论,说朱梓、朱柏两个藩王都自焚,因为名字里犯了谶。后来想了想,名字里带木字边的人实在是太多,如果有这种传言流传出去,会引起恐慌不安,以及疯狂改名等事,就罢了,还是求真求实吧。

……

李治不是很放心:“朱元璋是不是好色?”

“还可以。”除了抢了陈友谅的一个妾之外,没有夺过妇人女子,。

“武媚娘是不是多情?”

李渊有点惊诧,又觉得深深好笑:“你什么意思?”

窦惠:“哈哈哈哈哈哈”我笑死了。远隔数百年的两个皇帝,难道要为了武媚娘争风吃醋?再怎么离奇的杂剧也不敢写这种剧情啊!他们都编出武媚娘是百花之主神转世,所以能以妖媚惑众,能令牡丹盛开等诸话,篡位乱国的原因也编成李世民前世是个神仙太子,打猎时一箭误中百花之神,这么离谱好笑的事都出来了,也没敢说李世民为她神魂颠倒。

李治也头疼啊,头疼的感觉风疾又要发作了。觉得她可能会想试试别的皇帝,这是个喜欢找刺激的女人。而朱元璋呢,挂画像这件事还没解释清楚。“您认为他挂媚娘的画像究竟为什么?真是因为的治国的手段相差不多么?”

武媚娘如实解释了,就说是因为治国的方略相同,都好使铁血手段,把谋反这种事防患于未然,所以引为知己,神交已久。

但是说实话,滥杀无辜、用酷吏株连广泛的皇帝可不少,汉武帝不也是这样吗?他怎么不挂别人的画像,偏偏挂武曌的?还要挂在后宫中?钱唐劝谏他还生气……哦生气这个事很正常,朱元璋天天生气,也不知道他哪来那么多不满。

唐高祖夫妻俩毫不关心的大笑,笑了半天:“朱棣难道他后宫里也要挂一副武媚娘的画像?”这以史为鉴,鉴的是个什么啊!

朱棣登基之后虽然找的借口是侄子不幸葬身火海,侄孙年幼不当事,他被人劝进。但他继位之后依然大开杀戒,重建锦衣卫,又对建文朝史事‘千钩百索,只字不留’,试图销毁一切不利于他的史料,只留下自己写的这份。

武曌这次回帝镇,就要让朱允炆从他的立场出发,写一下当时战争的全过程。朱棣赢了虽然是事实,可是天下局势太大,信息到来的有快有慢,地府知道所有的大事件,不知道朝廷中发生的细节。

朱元璋听完了这个要求,当即答应:“行,让朱允炆写一份口供。将来等朱棣下来,三头对案,我看看他到时候说的和现在的口供有什么不同。我最近不让他读书了,脑袋不清楚,读书越多越是糊涂。他看书倒不是博采众长,转挑着合胃口的看,那怎么能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