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麒麟+朱棣(第3/5页)

武曌叹了口气:“虎狼竟然抚育了绵羊,这是天下之大不幸。我今次来,想问一个人。”

朱元璋慢慢悠悠的给手里的小竹筐做好收尾工作:“想必是和我同朝同代的人,还没死么,你问。”

“死倒是死了。就是那五散人彭莹玉,他先立周子旺为大周国皇帝,复以异像立徐寿辉为帝,数次如此,元蒙清缴时屡次避过去,直到被人觉察。这个人倒是很有意思。这时候局势太乱,地府也忙乱,我也事务缠身,没能和他深谈一番。这人倒是机警。”这人比韩山童还早些许多年,那时候更乱,地府似乎好像没逮住彭莹玉这人,可能是艺高人胆大,溜到元朝地府去暗中策划他的大业去了。

朱元璋有点惆怅:“彭莹玉啊……此人可为我鉴。”

“哦?愿闻其详。”

“周子旺和徐寿辉二人称帝太快,死的也太快。元廷吏治散乱,贪官污吏横行,脱脱可谓出淤泥而不染,除他之外,尽是些莽夫,分不出各地势力强弱,只看称呼。”只要不称王称帝,就不显眼,这俩人就是勇气可嘉。可能是农夫没见识,觉得有数千人响应起义,就是一只重兵,自己就算是虎踞龙盘。有一位天下人都归附皇帝,那我一称帝,别人就来投靠了。

朱元璋如是思考了一会,忽然觉得朱允炆好像也是这么想的,把名分大义看的重如山,真以为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啊。实际上是君要臣死,臣无能为力只能去死,臣要是有能力就嘿嘿嘿。

“唐高宗近来很忙么?总是你一人回来。我想和他聊聊蒙池、昆陵、安东都护府。唐高宗的家也在这里,难道要我相请?”

蒙池都护府、昆陵都护府是被分开的西突厥,安东都护府是平壤,这都是唐高宗收获的地区。

武曌微微一笑,李治说忙不忙,只是不愿意和她一起回来,每次一提到回帝镇和明太*祖聊天,就是一副奇怪的样子,也不生气,也不制止,偏偏让人心里有些不安。“九郎的事务繁杂,又要为阿耶差遣,咱们来日方长,早晚会有聚会。”

马秀英探头看了看,朱元璋的态度真是相当平和,就好像昨晚上那个一生气咬碎了棋子、每天都在小本本上记谁该杀的人不是他。

朱元璋当然被人间的消息气得要死,但在人间的愤怒能令人恐惧,现在表现出愤怒只是一种软弱无能的叫嚷,没有任何意义,会沦为笑谈。要生气,也得等朱棣来到这里再揍他。

……

永乐五年时,朱棣的妻子徐贞静来到地府,朱元璋叹了口气:“我选的好儿媳妇,传闻中你代替朱高炽部署北平城,带领城中妇女披甲持戈,阻挡了李景隆大军,是否真有其事?”

徐贞静再拜:“先帝,此事不假。非徐氏之能,上赖天命所归,下仗臣民一心,及李景隆无能。”

朱元璋:“呵呵。”北平城,元朝大都,何等坚固。

“李景隆位列靖难功臣之首,仅仅是因为开金川门吗?”看了朱允炆写的纪实内容,他总觉得李景隆有可能早就投靠了朱棣,要不然不会昏招迭出,他爹李文忠何其练达机敏,儿子怎么会昏庸懦弱如斯?

徐贞静叹了口气:“陛下想看看,有谁敢不满。”

马秀英也叹了口气:“真是亲父子,一个毛病。”

朱元璋悻悻的哼了一声。

等到永乐十一年时,造孝陵神功圣德碑,朱棣亲自写:龙髯长郁,然项上奇骨隐起至顶,威仪天表,望之如神。

朱元璋看了看祭文,又端着镜子端详自己英俊的大圆脸,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他放什么屁呢?奇骨贯顶那是什么长相?脑袋上顶个大包?那他娘的是被人把脑袋打肿了!真有什么奇人异象,乱世中先得杀我!徐寿辉是真有帝王之相。”

那人可是凭借浑身雪白晶莹似有龙鳞,在洗野澡的时候被彭莹玉捞起来,黄袍加身。幸好我长得黑。又黑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