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暗月设定书·地火族裔(第6/10页)

传说中的第一位河络夫环,是星流2010年前后,被北邙河络推选为“瓦陀”的女性河络水车清奈。“瓦陀”在河络语中是一个比阿络卡还要古老许多的词汇,意思是“分发豚鼠肉的人”。在每个上古的河络族群中,都会有一个或几个河络负责根据每名河络的工作表现来配发食物和生活必需品,他们被称为“瓦陀”。可想而知,瓦陀必然是一个不怕琐碎、耐心细致且正直无私的人,并在族中有一定的权威;但在河络的价值观念中,瓦陀和负责采集、挖掘的河络一样,都是正常职务中的一种,并不意味着极大的权力以及更高的地位,至少在族群中,瓦陀的地位仍低于布伊卡(女性家长)和布伊卓拉(耆老)。所以从这个词语的来源上看,河络从来也没有打算设置一个职位来代替阿络卡或者权力分流、制衡,瓦陀和它的高级形态夫环,充其量只是一个执事者。

当时在位的阿络卡是安星,她已经进入暮年,精力有限,又或者是忙于《祖尔科德逊之书》(又译名《光明之钥》,是《北邙古卷》最重要的宗本之一)的撰写,于是经过长老会的公议,由清奈担任瓦陀,代表阿络卡处理部族日常事务。清奈和阿络卡安星同岁,从育婴殿起就在一起,后来清奈成为安星前任阿络卡的侍女,对于部族的日常事务非常熟悉。安星经常称清奈为“我的姐妹”。从她的绰号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整日运转不休的能干的河络。安星对于清奈的出任非常支持,清奈的表现也令所有的人接受了这种模式。四年之后安星去世,清奈在葬礼之后向继任的阿络卡提出了退休,半年后辞世,部族中以苏行的规格为她举行了葬礼。

瓦陀并不是一个常设的职务,是否设置,视阿络卡个人需要而定。但既然清奈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人们对瓦陀的接受程度无形中提高了很多。于是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瓦陀虽然时有时无、任期时短时长,但总体来看是坚持下来了,到星流2400年前后通过阿络卡的谕令得到了完全的确立,成为河络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即夫环的前身。

无论在传说中还是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中,第一位瓦陀都是女性。但男性瓦陀很快就出现了。其实在河络的概念中并不歧视男性,虽然他们认为男性河络在接受神启的能力方面逊于女性,但也从不否认男性的开拓力和创造力,长老和苏行中都不乏男性。传说中的第一位男性瓦陀是铜头罗铅,他是清奈之后的第三位瓦陀。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瓦陀是雷眼山河络的瓦陀额颜,她的继任者瞌睡雅骆就是一位男性河络。雅骆认为大多数事情按照额颜留下的规矩办理就行了,于是将大把时间都用来打瞌睡。

地下之王——夫环

星流2695年,人族晁王朝建立。最初河络在名义上臣服于晁朝,但不久之后为了将人族实际控制的领土扩大到宛州,晁王朝对河络发动了长达百年的战争。星流2800年左右战争结束,大部分河络放弃了地面上的城镇,重新退居地下和山谷,人族占据了宛州西北部。由于聚居地域出现交错,河络与人族的交往已经无可避免,而最高等级的交往也仅止于瓦陀——因为在河络看来,与异族的往来还不够由阿络卡亲自处理的分量,而人族也并不因此感到屈辱,因为对人族而言,“男子主外”更符合他们的社会习惯。正是在这种交往的过程中,瓦陀的地位被人为地抬高了——人族使者不止一次地将帛书中的“瓦陀”译为“河络王”。

事实上在河络心目中,“瓦陀”的地位更类似于人族语言中的“总管”,管理的事务很多,但地位并不尊崇。但随着人族思想的渗透,河络也开始承认瓦陀对部族的贡献和影响。同时由于瓦陀的身份也确实在由侍女、侍卫向着博学多闻的苏行或是战功赫赫的英雄转变,河络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语——夫环(意为“王座”),来称呼代替阿络卡管理日常事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