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花红叶守重阳:中华父亲节(第4/5页)

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非常快。联合国有标准:总人口中60岁以上占10%,或65岁以上占7%,即老龄化社会。我国2009年65岁以上已占8.5%,预计60岁以上到2015年年底将达到15%,到2050年将占全人口的1/3。如何做到不仅老有所养,而且老有所乐,需要全社会献出爱老之心。我国继而又制定了相关法律:2012年12月新修订的、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二条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第十八条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一条条一句句都在呼唤孝亲敬老。

2010年中宣部等中央七部委《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说:重阳节应突出“敬老孝亲的主题,举办……登高、赏菊、敬老等活动”。重阳节第一次叠加上敬老节,变而成老年节;第二次又叠加上“孝亲”,加得好!这可以发展出中华父亲节。中华民族讲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敬自己的老人开始,把爱心推及敬别人的老人。重阳节敬老,应从孝敬自己的父、祖辈开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参与,这样,敬老节才不致蹈空。

怎么孝亲呢?母亲有母亲的生日,父亲有父亲的生日,我们不会把父母的生日强捏在一起。同样,母亲有中华母亲节,在春天的农历四月初二;父亲也应当有中华父亲节。古人以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九是最大的阳数。“重阳”,不仅“宜于长久”,而且阳气最盛,所以适宜作父亲节。这是顺着“孝亲”而来的叠加。中华传统节日本来就是综合性、多义性的,是可以叠加发展的,七夕节叠加为中华情侣节,似已广为认同。

再者,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时期的中华父亲的代表,是我国悠久历史中进入父系家长制以来的代表,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代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黄帝于九月九日驭黄龙上天的传说,从汉代以来,人们便在这一天祭拜黄帝。把九九重阳祭拜黄帝的这一天,作为中华父亲节,是有历史渊源、有民俗依据的。

而今我们不仅需要教育孩子,而且需要教育家长如何当好家长,尤其是如何当好父亲!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各有特点各有优长,孩子都需要,异曲同工组成完美的家庭教育交响乐。中华传统是“慈母”、“严父”,称自家母亲为“家慈”,自家父亲为“家严”。家教不仅需要“慈”,而且需要刚健刚毅的素质培养,这后一方面更需要父教。但在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主次有所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优秀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一般来说,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2013年起的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引爆亲子教育大讨论,“爸爸该在家庭教育中承担哪些责任”成为聚焦的话题。可见当今社会在呼唤父教。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我们正可通过中华父亲节弘扬“天行健”的刚健民族精神。

2010年,笔者等即倡议:九九重阳节叠加上中华父亲节,得到文化界的广泛响应。

我国未设立自己的父亲节,于是有些商家和媒体误以为6月第三个礼拜天的美国父亲节是“普世”的,从而也当作中国的父亲节。其实,许多国家有各自不同的父亲节,根本没有什么“国际父亲节”。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父亲节之外至少已有38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父亲节:

2月13日:俄罗斯(或谓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