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第2/4页)

北洋海军兵力表

附水雷船

船名 船式 吨数 速力 左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24 左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左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右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8

直隶淮军练勇表

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直隶淮军训练勇士二万多人,大概如下:

以上合计共四十九个军营,两万五千人左右。

李鸿章倾注全部的精力来经营这海陆两支军队,自己一定是有把握的。光绪八年(一八八三年),当时法国人在广西故意肇事挑衅,朝廷商议要集结军队在京畿地区防守,李鸿章再次上奏,说“臣练兵,购买新式武器,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了,虽然因为拨下来的经费太少,我不能够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是临阵对敌,也不至于孤注一掷,让皇帝担惊”。他如此自信,也大概可以从这里看得出来。但是哪里想到,中日双方一交战,那些巨大的战舰,有的受到创伤,有的完全被击毁,有的被敌军缴获,淮军和新练的陆军每次作战都失败,以前积累的名声全部丢尽,淮军遗留下来的残破舰船,再经过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的这场战役,跟着罗荣光、聂士成一起被烧成了灰烬。于是他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任上三十年的积累、三十年所用心培养的、三十年所精心布置和描绘的那些,一切都烟消云散,就像昨天做的一场梦一样消失了。一直到李鸿章去世,他倾注心血经营的大本营天津还在外国人手里,尚未收复。哎呀!李鸿章啊李鸿章,我知道你在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

至于李鸿章失败的原因,一半是因为群臣商议没有统一的结果阻碍牵制了他,一半是李鸿章自己造成的。他自己的责任里,一半是因为用人不当,一半是因为见识不够。当时他立了大功后,正是功劳和名声鼎盛的时期,他自己觉得自己非常厉害,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认为天下所有的事都非常简单;他对他曾经的老部下念旧情,曾经共患难过,所以今天要共同享有这份富贵,他顾着往日的情分偏袒他们,现在要他们互相推荐,把他们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交给他们重任,都顾不上问他们的才能能不能胜任这些岗位,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常把事情搞坏,耽误了大局。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李鸿章只知道单纯训练士兵,却不知道士兵是怎么来的;他只知道单纯筹集军饷,却不知道军饷是怎么来的,因此做了很多细碎烦琐的事情,最终没有什么成就,这又是其中一个原因。在下节会更加详细地说明这个。

李鸿章办理的那些商务也没有一个取得较大的成功的,没有别的原因,都是被官督商办这种政策拖累的。中国人最擅长经商了,就好像是天赐的本领一样。只要让国家为他们制定商业法律,广阔地开辟市场,保护获得财产的权利,自然能够使得土地没有废弃的财物,没有废弃的劳动力,国家的富裕和强大指日可待。但是在今天,每次要办理一个新的商业项目,先要把这件事上奏给朝廷,并且还要为这件事派遣相关的大臣监督操办,就算是选用的人非常恰当,也会因越俎代庖而坏事。况且派去的大臣常常是奸诈、腐败的官吏,他们把自己的官位看作自己发财的利器,依靠手中的权力把持事务的管理大权,要挟别人,狐假虎威,把持着大局,那些已经入股的人怎么能不寒心呢?那些准备入股的人又怎么能不驻足观望呢?所以中国商务一直都无法兴盛,也可以称得上是李鸿章倡导的官督商办主义为它埋下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