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第3/4页)

我敢用一番话武断地说:李鸿章确实是不知道国家事务的人,他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国家和政府之间有什么关系,不知道政府和人民各自有什么权力和受限制的地方,不知道大臣应当尽的责任。他对于西方国家富强的真正原因十分茫然,完全没有认识,以为我们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文物、风俗,没有一个是不比其他国家的优秀的,那些不如西方国家的东西,只有枪支、大炮、船舶、铁路、机器,我们只要学习他们这些,那么洋务运动这件事就算完成了。这是近些天来全国上下谈论时务的人所倡导的论调,而李鸿章确实是这一派别中已经有三十年资历的老前辈了。那句话说得好,无盐效仿西施的笑容,寿陵人邯郸学步,终究只能是越学越丑,最后没有什么收获,反而弄巧成拙,这是必然的。

尽管如此,李鸿章的见识确实还是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我曾经看过他在同治十一年五月关于不可以裁撤轮船制造的二次讨论的折子,上面说:

微臣个人认为欧洲各个国家,这百十年来,从印度到南洋,从南洋到中国,闯入中国边界心腹地区,实在是之前的历史没有记载的。从古代开始,凡是没有和中国通商的,没有一国不客气地拜访边关,来向中国请求互相通商的。咱们皇上就像天朝上国的统治者一样,用签订条约的方法笼络这些国家,现在地球东南西北合起来总共九万里那么远,居然全都聚在中国,这是三千多年来局势的一个巨大的改变。西方的人专门仗着他们制造精良,威力巨大的枪支、大炮、轮船,在中国的领土上面横行霸道,中国一向用的武器装备比不上他们的先进,所以才受制于西方国家。在今天还说攘夷,说要把西方国家的人全都驱逐出境,这本来就是不负责任胡说妄想的话。如果想用和平方式守住这片疆土,也不是没有武器就能保得住守得住的。(中略)那些士大夫禁锢在章句的学问里,对数千年来这么大的一个变化的局势保持愚昧的态度,满足于眼前苟且偷生换来的暂时安宁,而那么快就忘记了二三十年的那么痛苦深刻的巨大的创伤,也不去想此后的千百年怎么安定国家内部,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是停止修建轮船的商议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臣愚钝地认为,国家的一切费用都能省一些,只有养兵、边防、制造枪炮、制造打仗用的轮船,这些开支万万不能节省,如果要省就是什么都不要了,国家最终还是不能强盛起来。

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因为台湾事变筹划建立海防,李鸿章上奏的折子这样说:

在这里总理衙门陈述请示六条。目前的当务之急和日后久远的打算,没有什么遗漏的,实在是挽救时局的最重要的对策。其中不容易一下子办好的原因在于,难得优秀的人才,经费不好筹集,派系很难消除,旧的习俗不好根除掉。这些方面总是不改进,即使每天都设置海上防守,也只是画饼充饥。因此今天最紧迫的事情,就在于努力破除成见,来一些实际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历朝历代防守边疆,重心大多都在西北地区,他们的实力上的对比,各国关系,已经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了。况且还有固定的疆界。在今天,东南海上的疆域有上万里,各个国家在那里通商和传教,来往非常自由,汇集进入京城还有其他各个省份的内部大量聚居,假装借着友好往来的名义,暗地里却怀着掠夺侵略的计谋,一个国家制造事端,各个国家都跟着一起煽动,这实在是数千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局势的变动,洋人的轮船和电报的速度,瞬间就能行进千里;新式武器精良,威力是以前的百倍,又是数千年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强劲的敌人。外国侵略变换成这样,但是我们却仍然想用现成的老办法应付,就好比医生为病人治病,不问他有什么症状,就一概都给他古方,肯定不会有什么疗效。庚申之后,西方的势力向我们内部侵袭,侵略沿海地区,爱国志士没有不内心愤怒、情绪激昂的,纷纷要求把他们驱逐出去。这些局外人胡乱议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办事的艰难,等到询问他用什么方法自强,怎么才能抵御外来侵略,他就一脸茫然的神色,哑口无言。臣在洋务方面经历的时间比较长,看见的、听见的也比较广,对于敌人和我们自己优势劣势的地方,知道得比较深刻,看一下现在的状况,财力、人力都还很不足,又过多地拘泥于传统,被众人的意见牵制,即使想要振奋也有些困难。《昳经》里面说:“穷则变,变则通。”大概就是不变通,才在战争中进攻或防守都不能长久,想靠讲和来维持也不可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