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风歌(十七)汉初三杰(第4/4页)

画外音:

刘邦起兵反秦,可以说是一件豁出性命事情,萧何虽然是刘邦的老乡,老同事,老朋友,俩人关系非同一般,但萧何如果没有出众的本领也不可能从刘邦集团中脱颖而出,那么,在刘邦起兵反秦到登基称帝这一过程中,萧何究竟立了什么功劳呢?为什么刘邦认为自己能够称帝萧何功不可没呢?

王立群:

而且他对刘邦最后当皇帝立了四件大功,第一成全沛公,沛公就是沛县县令,楚国当地把县令叫做公,沛公是怎么当上的呢?沛公是刘邦人生的第一个舞台,最低的,刘邦一生三个舞台,第一沛公,第二汉王,第三高皇帝、汉高帝,这三个平台的第一个平台就是沛公,而这个沛公是萧何成全他的,萧何最早提出来让刘邦出来主政,而且萧何联合其他的人帮助刘邦杀了县令,成全了刘邦的沛公,这是第一件大功,第二个他成全了高帝,当刘邦的起义军进入咸阳以后,起义军的将领们在干什么呢,都去找那个最有钱的衙门到那儿去抢,这史书写得很明确,唯独萧何,萧何不是不抢,抢另一样东西,人家抢的是物质遗产,萧何抢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东西?户口,还有中央财政的记账的东西、地图、图书,萧何把这些东西全抢到手了,这些东西后来帮助刘邦帮了大忙,这些东西一到手以后,当时的书是写的,(不是)刻的,流传极不方便,不像现在是印刷的太多了,就拿一个最简单的地图来说,除了秦朝中央政府掌握的有全国的地图以外,你在全国任何地方买不到全国地图,不像现在咱们出去几十米都能找到小报亭,买一张北京市地图,那个时候的地图是国家的机密,不可能找到的,萧何把它全拿到手了,一拿到手刘邦就知道什么呢?知道天下有多少人口,每个郡有多少人,每个县有多少人,知道这有什么用呢?按人口收税,知道这就知道该找谁去收税了,能收来税这国家不就有钱了吗?就解决一个大问题,钱从那里来,萧何把这些东西全抢到手,成全了刘邦,所以刘邦后来做了高皇帝,第三件大功举荐韩信,韩信没有萧何早就跑了,是萧何极力举荐的韩信,第四件大功就是经营后方,整个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是屡战屡败,但是他还能够屡败屡战,为什么呢?萧何在经营了三块地,第一关中,第二汉中,第三巴蜀,都是萧何在那儿经营,他给他补充兵源,给他补充粮饷,他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不断地给他补给,所以刘邦能够打到最后,萧何功不可没,所以刘邦说这三杰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今天介绍了两位还有一位韩信,不用介绍了,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那么三杰归了刘邦,刘邦就得了天下,刘邦得到天下以后,是不是就能够想得到什么就得到什么呢?请看下集,血性男儿,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