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神学史上“道成肉身”的教义 基督的人性和神性 亚历山大里亚和君士坦丁堡的主教相互敌视 圣西里尔和聂斯托利 以(第3/4页)

这些中介物质的基本属性完全付之阙如,也就可以避免肉体的特征和弱点。胚胎要是能从目不能见的小点孕育到完全成熟,那么婴儿即使不能从正常的来源获得营养也能长大成人,根本不需要从外界供应物质补充每天的消耗,还是能够继续生存。耶稣虽可能与门徒分享饮食,但却不会有饥渴的感觉,他也不会因本能的性欲需要而使童贞受到污染。面对结构如此奇特的肉体,难免要问最初的目的何在?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造成?有一个答案不见得必然出于诺斯替的观点,倒也会让我们原本可靠的神学大为惊骇,是说这个奇特的肉体不论是形式和内涵,都来自神的本质。纯粹和绝对精神的概念是现代哲学的精髓,古人将具体的本质归之于人类的灵魂、神性的存在,甚至于上帝的本身,并不排除空间延伸的观念。他们的想象满足于空气、火或以太这些极为微妙的性质,与粗俗的物质世界相比显得更为完美。如果我们想要确定上帝的位置,就必须描绘出他的相貌。我们的经验或是虚荣,只能表现出理性和德行的力量,这些都涵盖在人的形象之下。

拟人派[296]的信徒人数众多,在埃及的僧侣和阿非利加的正统教徒中随处可见,可以拿出圣书来大声宣告,人是按照创世主的形象制造出来。德高望重的塞拉皮昂是尼特里亚沙漠的圣徒,不知流下多少眼泪才放弃原本喜爱的成见,像婴儿那样为改变宗教的不幸而深感哀悼。他的上帝已被偷走,内心没有留下任何有形的对象可以作为信仰和奉献的目标。

(三)塞林苏斯的两种性质及对基督人性的肯定

以上就是幻影派转瞬即逝的信念。亚细亚的塞林苏斯[297]竟敢反对最后一位使徒,企图提出较为复杂却更实际的假说。他本人置身于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的世界之中,公开宣称这位大家承认的弥赛亚,就是人和神超自然的结合,用来调解诺斯替派和伊比奥尼派不同的看法。神秘的教义经过奇妙的修改,被卡勃克拉特、巴西里德和瓦伦廷[298]这些为数众多的埃及人异端采用。在他们的眼中,拿撒勒的耶稣不过是个普通人,是约瑟和玛利亚合法的儿子,但是他在人类之中不仅最优秀也最明智,被选来作为最适合的工具,恢复世间对真正最高神明的崇拜。当耶稣在约旦河受洗时,基督这第一个永恒造物,也就是上帝的儿子,化作一只鸽子降落在他身上,进驻他的心灵之中,到了他布道的时期则指导他所有的行动。当弥赛亚被交到犹太人手中时,基督这位万世不朽而又不动感情的生命,抛弃在尘世的躯壳飞回pleroma(即属灵的世界),留下耶稣独自受苦、怨恨和死亡。

但是这种决裂的过程使得正义和慈爱受到强烈的质疑,无辜殉教者遭遇的命运,先是被神派遣的伴侣逼迫,最后被这位伴侣遗弃,或许会激起异教徒的怜悯和气愤。有些教派采用或修正塞林苏斯的双重体系,拿出很多办法使怨言慢慢平息下来。据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的心灵和肉体经过神奇的作用,变得极为冷漠,对于肉体的痛苦实际毫无感觉。还有人更为肯定地表示,即使真正有痛苦也会很快消失,而且会得到莫大的补偿,那就是保留给弥赛亚的新耶路撒冷王国在尘世的统治将有千年之久。这也就是在暗示,要是他在受苦也是命中注定,人性从来都不是绝对完美的,约瑟的儿子和上帝之子神秘结合之前,十字架的苦难也许可以洗掉耶稣一些轻微的过失。[299]

(四)阿波利纳里斯主张“道成肉身”的神性

有人相信灵魂的非实体性,这是一种陈义甚高的教条,根据现有的经验,必须承认心灵和物质存在着无法理解的结合。还有一种相类似的结合,对象是更高或最高程度的睿智,也并非不能相容。一种永恒或天使长的化身,虽然创造的灵魂已达到最完美的程度,并不一定包含着确切的矛盾或荒谬之处。在信仰自由的时代,也就是尼斯宗教会议的决定,基督的崇高地位是由个人依据圣书、理性或传统那些尚无限制的规定来衡量的,但等到耶稣纯正的神性在阿里乌斯教义的废墟上建立起来以后,正统基督徒的信仰却在悬崖的边缘战栗,已经没有退却的可能,站立不动非常危险,掉落下去更是万劫不复。他们的信条有很多碍难之处,加上神学理论有崇高的信念,使得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他们不愿冒大不韪宣布:那就是上帝本身是平等而又同质的三位一体的第二位,透过血肉之躯彰显[300];那就是一个弥漫在宇宙的生命,曾经容纳在玛利亚的子宫之中;那就是他永恒持续的时间,被当成一个活在世上的人用日、月、年来计算;那就是全能的上帝受到鞭打并钉在十字架上;那就是他毫无知觉的本质也会感受到痛苦和烦恼;那就是他的全知无法免于无知;那就是生命和不朽的源泉在髑髅地的山头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