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峡和海权(第3/6页)

17世纪上半叶,当西班牙的力量急速下降时,英国的内部斗争使它无暇顾及外面的发展,白白丧失了这个机会。不过,尽管英国暂时受挫,它的未来走向没变,随着克伦威尔平定了内乱,英国很快又恢复了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克伦威尔的政治策略增加了英国对海洋的需求,这不仅是为了得到外界的尊重,也为了使英国在疆界之外发挥应有的作用。英国人响应了克伦威尔的号召,重新走上了争夺海权的道路。克伦威尔让英国控制世界航运的做法是对的,或许在经济上不是最英明的,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最合适的。

在克伦威尔统治时,英国海军才作为独立的力量树立了权威。1655年,克伦威尔吞并了牙买加这个加勒比海中控制地峡最具决定性意义的要点,奠定了英国在该海域海权发展的基础。虽然,牙买加是克伦威尔攻占圣多明各失败后的尝试,但它更说明了一项军事政策如果是正确的,偶尔的厄运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克伦威尔对西班牙的西印度属地采取行动,是为了打破它对这一富饶地带的垄断,而英国的这一行动只是控制这一群岛的邻近地区的开始。

对于英国能够迅速崛起并长久保持支配地位的真实原因,历史学家也说不清楚。有个比较独特的说法是,有人认为在克伦威尔身上体现出的是“为宗教热情所误导的保守的、不好思考的秉性”。他们认为,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应该把目光放在法国上升的力量上,还要察觉到路易十四统领下谋求霸权开始的时间。如果这样行事,就会犯下和这位伟大君王一样的错误,失去海洋的控制权,同时也失去了使法国繁荣昌盛的源泉。假如英国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对它这个岛国的危害将会更大。对此哈勒姆分析得比较透彻,他说道:“当克伦威尔对西班牙宣战并袭击它的西印度属地时,他的确没有多少正当的借口。不过,如我所想的,这其中也根本没有什么有时使他受到指摘的失策之处。他吉星高照,以至于远征的失败恰恰使英国获得了一个比它以前的国王的任何胜利更能带来好处的属地。”这句话说明了,英国应该在海上寻求利益而非陆地。

克伦威尔的宏伟目标因其不是时候的去世没能很好地实现,他的去世使英国在攻占地峡的行动中受到很大的阻碍,在他的铁腕下,这项行动也许能够成功。随后,英国经历了一段混乱的时间,直到奥兰治的威廉登上英国王位,英国的统治再次步入正轨。国家政策约束了掠夺者毫无章法的行动,虽然突发的事件有时会使这项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但它还是被写入了英国1702年的目标中,逐渐和凭借地峡控制两大洋的交通的想法进行融合。这方面的著名事例是1780年纳尔逊进行的一次努力。当时,他想通过陆军的配合占领圣胡安河河道,取得经由尼加拉瓜湖的大洋间的通道。这次的尝试失败了,一方面是天气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西班牙的防御无法攻破。

像纳尔逊碰到的这类困难阻碍了英国的推进步伐,使得英国想获得西印度群岛和地峡地区提高自己利益的设想破灭,因为西班牙在此地的势力由来已久,英国不可能把它连根拔起。后来,英国运用自己的海上力量拿下了西印度群岛和地峡地区的控制权,英国海军保护着它的航运,为英国资本的迅速积累提供保障。一般情况下,英国强大的海军可以完成各种任务,所以,尽管英国不能像使用自己的财产那样随意调度、支配其他国家的物资,但它可以利用各种商业活动为自己谋利。这种情况在今天依旧存在,各国、各民族抢占地盘的事还是时有发生,各地的控制权依然由实力强大的国家掌握。它们念念不忘的还有中美地峡的控制权,它主要是由海军控制而且是占支配地位的海军,在此陆地力量只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