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峡和海权(第4/6页)

总而言之,上述情况就是1808年至1810年西班牙开始瓦解及西印度群岛的产业体系逐渐萎缩时的情形。这两个同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随之而来的政治、经济的紊乱,导致了地峡的迅速衰落,它周围岛屿的地位至今仍未能恢复。地峡地位的上升,主要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不是对它有着影响的那些岛屿,随着美国开始向太平洋扩展,地峡又作为关键的政治因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美国的地理状况是濒临两大洋,地峡对于它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虽然美国在这儿有着最主要的利益,但是并不表示其他国家在这儿就没有利益,尽管它们的利益不是占主要地位。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美国在这儿的利益是政治和商业的双重利益,而其他国家大部分是纯粹的商业利益。

我国坚守地峡的利益时也会遇到英国称霸海洋时的问题,即各个国家的强烈反对。克伦威尔对加勒比地区进行侵略和扩充海军的做法,导致了英国在此地的海军据点和军事力量不匹配的局面。另外,英国作为海上强国,每条新的航路都会和它有所关联,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它绝对会格外关注会改变现今局面的各种因素。

而可能出现的跨洋运河与英国更是有着较大的利害关系,英国也意识到运河对美国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自己的影响要大,所以,英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把运河的控制权纳入自己的行动目标中。众所周知,运河的开通使用将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英国的利益,因为那时我国的大西洋海岸(和英国相竞争的那个制造业和商业国家的前沿)离太平洋的距离会更近,比英国距离太平洋上的许多据点都近。我们再来说一下现在的实际情况,利物浦到纽约的水路距离等于从瓦尔帕莱索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美洲西海岸的距离。这是因为从这两个港口出发经过位于巴西东海岸上从每个港口到此距离几乎相等的三角。如果有尼加拉瓜运河,纽约的船只经过这条河,而利物浦的船只使用苏伊士运河,这两个城市距太平洋西岸的距离相等而不再是东岸,而且,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以东海洋上的各个据点(比如说夏威夷群岛)距离纽约比距离利物浦更近。

基于上述情况的竞争对英国会产生不利影响,它会使不列颠群岛现今贸易收入的八分之一受挫。虽然这种情况会引起英国的注意,但它对英国的影响只是政治上的、间接的。它并不会严重地威胁到英国的主要利益,因为英国的主要利益都在以苏伊士运河为纽带的必经地区,而东太平洋地区的属地对于英国没有重要意义,这些地区却正好会受到地峡运河的影响。

地峡运河缩短了我国两大海岸之间的距离,但也会使欧洲的海军更易抵达我国海岸,所以,尽管畅通无阻的水路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同样也会给我国带来严重的威胁。这就要求我们解决一个问题,如何在获利的同时确保我国的安全?

直到今天,这个问题还仅停留在外交上的讨论,而且没有取得突破。不过,由于《克莱顿—布尔沃条约》不仅引起一系列误解,还引起众多的争执,造成我国人民对此条约的强烈不满,这提醒我们需要明确的观念引导我们的行动。这些观念不会因政府的变化或者公众的反复无常而有所改变,它们会一直引导人们的想法、行动。

从罗门主义的萌芽到19世纪中期,跨地峡航路的安全一直受到外来力量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50年4月19日订立了《克莱顿—布尔沃条约》不。那时,英国掌握着一些大陆据点和外围岛屿,这些地盘在军事控制和政治干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地盘中,一条200英里长的海滨地带构成的伯利兹是濒临洪都拉斯湾、紧邻尤卡坦的南界,由于伯利兹距离运河遥远,对运河不会造成威胁,所以美国的谈判者没把它当成一个问题,英国在那儿的权力也没有涉及。伯利兹首先被英国掠夺者侵占,他们进入该地区后就不再撤出,他们砍伐原木,在与西班牙的斗争中保住了自己的地盘。后来,他们的占领权和伐木权得到条约的承认,伯利兹一步步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