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胜利的阴影下 1.最善待战俘的两个国家(第2/6页)

在“二战”后期,不仅苏联,东欧各国都参加了打击德国的反抗战斗,政变之后的罗马尼亚,也派出了几十万军队参加战斗,保加利亚也有几十万军队参加战斗,但他们都没有收到阅兵邀请。就连当时把流亡政府驻在伦敦的波兰,也没有收到伦敦阅兵的邀请。要知道,波兰的20万自由军一直是跟着英联邦军队一起作战的,但也被西方盟国排斥在外。所以,伦敦大阅兵相当于变成了西方盟军自己的大阅兵。

美国也不遑多让,它举办了纽约大阅兵,包括82空降师等,一支又一支光荣的美军部队,包括全部由日裔美国人组成的442团。当时,哈得孙河上集中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舰队,包括日本签字投降的“密苏里”号等,百万纽约人民观看了壮盛的海陆空军大阅兵。其实那会儿美国还没有空军,而是叫作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但也有上千架飞机。

中国也一样,回到南京自己庆祝,然后又收复台北,等等。

这个时候,一些冷静和清醒的人士,应该就能从媒体和人民欢呼胜利的表象下,看到另一些人准备开始报仇了,这就是我即将要谈的“胜利的阴影下”。其实这个话题是极度庞杂的,所以我简单把它划分了一下,当然不会分得很详细,否则就跟教科书一样了,我们主要还是“漫谈”。

我大致把“胜利的阴影下”的人分成了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人叫作“等待回家的人”。这类人当然不包括战胜国那些准备衣锦还乡的军队,当时有上千万的战胜军队,等待着要复员归国,这些“二战”的老兵,回到家乡将受到热烈的欢迎,今后每年的国庆阅兵也都要走在前头,甚至连续有七个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当上了总统,这些人肯定不属于“胜利的阴影”。我要说的“等待回家的人”,主要是指战争中被俘虏的士兵,也就是战俘,其中包括德国战俘、日本战俘、意大利战俘,以及相当多的荷兰战俘、比利时战俘,还有法国战俘。“二战”最后,法国虽然忝居战胜国行列,但在1940年时,它曾经是签署过投降书的战败国,当时有两百多万法军被德国俘虏,当他们被释放的时候,绝对不可能像苏军和英军一样衣锦还乡,这些人在德国充当劳工,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难,他们带着羞耻,带着愧疚,带着不安,惴惴地等待着回家,而且就算他们回到家,也无法预料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样的命运。

第二类人叫作“被驱逐出家园的人”。“二战”之后,世界格局重新划分,因为领土的变迁,上千万的人被赶出了家乡,被迫去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在“二战”时期的整个世界,所谓民族和国家的概念还是极其强大的,人们的民族主义观念非常浓烈,战争更是民族之间的较量和对决。战后,波兰有将近一半(40%左右)的土地归了苏联,原本生活在那里的上百万人都被赶了出去。被驱逐出家园的人不仅包括波兰人,还有大量生活在欧洲的德裔,比如捷克苏台德的德裔、罗马尼亚的德裔、保加利亚的德裔、荷兰的德裔、丹麦的德裔,当然也包括已经在库页岛生活了四五十年的大量日本移民,也包括在东北生活了很久的伪满洲国的日裔移民和开拓团,等等,这些人都要被轰走。你也许没法具体去算,在一个地方生活了十几年,能不能就把这个地方当作家乡,而且伪满洲国的日本人与其说是被驱逐,倒不如说是回家了,但库页岛上的日裔移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四五十年,那是整整一代人的扎根和经营,活生生地就被驱离了。同样,德国也有一大块地方补给了波兰,以及归了苏联,所以生活在那里的将近八百万德国人,也被驱逐出了家园。这些德国人已经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了几百年,他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突然战败了,家园一夜间成了波兰人和苏联人的,他们则要被赶到更加满目疮痍的德国西部,重新寻找生活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