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第3/7页)

+•延伸思考

人们面对痛苦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太纠结于眼前所受到的伤害。可是人生很长,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放大,往往就会发现,现在伤害作为一种经验,日后是可以对你有所帮助的。请相信,只要愿意这样去看待问题,大多数痛苦,都可以让人学到东西。

即使你一时想不到这个痛苦有什么意义,也别着急。因为,首先能认真地这样去想,也就是用几年之后的视角回头看现在,这本身就是一种缓解痛苦的方法。其次,你不妨回想一下,过去的人生经验里,有哪些痛苦曾经给你带来成长,既然那时候可以,为什么觉得这次不行呢?而当你终于能想到的那一刻,这段痛苦的经验,才会彻底停止对你的伤害。这个瞬间,才是真正的看破和放下。

正确的吐槽,必须是“有我”的视角

不带主观因素的客观,

根本不是真正的客观。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工作的时候,难免有些对老板和同事的负面看法。可是跟朋友吐槽的时候,经常有人会反过来说我是个爱抱怨的人。难道说,真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就只能憋着,不能客观公正地讲出来吗?

常见的说法:“我的老板,实在是太坏了!”

更好的说法:“我的老板,今天对我的态度,跟我预期的不一样。”

?•为什么要这样说

之前我们讲过,跟亲人或者朋友提要求时,很多人有个误区,那就是害怕从自己的角度讲出自己的感受。他们会习惯性地在对方身上找理由,以论证“你应该如何如何”,而这难免会引起反感。

同样的道理,在表达负面意见的时候,很多人也会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够客观”,所以上来就直接吐槽,似乎自己反对的现象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客观事实了。而这种“无我”的叙事视角,同样是不正确的。

这是因为,你有那么强烈吐槽冲动的对象,通常都是跟你有密切关系的。你本来就不是个置身事外的人,却偏要装出一副跟你毫不相干的样子,进行斩钉截铁地“客观”评述,又怎么能不引起怀疑呢?听你这样讲话的人,只要稍有社会经验,或是稍作思考,就会觉得你很不靠谱,没有公信力。

就拿吐槽自己的老板来说,如果你直接讲:“我的老板太坏了!”就算之后给出了一大堆的论据,听众也可能会觉得,你想说的是老板跟你有冲突,可是讲了半天都没讲到你自己,在这个关系里,你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不是做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才导致老板对你另眼相看呢?

所以,你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自己的角色代入进去,以“有我”的视角进行叙述。比如这样说:“老板对我的态度,跟我预期的不太一样。”就会引申出你对老板的预期、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老板是怎么对你的、他这样做应不应该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个时候再让听众得出“老板太坏了”这样的结论,他们才会觉得你是客观的,你的吐槽是可信的。

不带主观因素的客观,根本不是真正的客观。只有把自己的角色放进去,告诉对方,你是从什么角度、以什么样的预期、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对方才会觉得,你是客观中立地在叙述这件事情。而你想得出的结论,也会觉得可靠很多。

进一步说,当你要就更为私密的事情表达看法时,就更是需要这种“有我”的视角。比如,如果你想提醒自己的朋友,你们有一个共同的熟人不值得信任。那么,最好别用“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方式,要么就不说,要说就说透。到底是哪件事情让你觉得他不可信,前因后果要说清楚。这样,对方才不会觉得你是在扣帽子或是报私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