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破除困境的观念升级包(第4/7页)

更重要的是,在你这样说以后,你和你的朋友才有深入沟通的可能性,他才能继续追问你一些重要的细节。通过你的描述,你的朋友能够完整地了解事情的经过。这时,你的话对他来说就会更有分量。

总之,当我们想吐槽一个对象的时候,都希望表现出客观的样子。但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情绪激烈地直接下结论,因为情绪只不过是你的感受,而你的感受,对于他人来说是没有信息量的。所以,你应该克制这种“无我”的叙事习惯,以“有我”的视角,给他人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一来,你的意见反而会更具价值,更有公信力。

+•延伸思考

思维会被说话的方式影响。当你用“无我”的方式叙事时,你和听众的想法和注意力全都在对象身上,而没有你自己。因此,你的表述是表面和片面的,而且你的听众也只能跟你聊这个对象,话题受到了很大限制。可是,一旦你开始在讲话里代入“有我”的视角,你的叙事就会立体起来,你和听众能聊的东西也会更丰富。

如果你说:“这部电影真难看!”你的朋友要么附和,要么反对,话题很难深入。可是如果你说:“这部电影跟我想的不一样,也许不是我的菜吧!”那就有很多角度可以跟朋友探讨了。

室友总打扰我休息,怎么办

生活习惯这种东西,

并没有对错之分。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住宿舍的大学生,睡觉时对声音和光线异常敏感。我的室友是个“富二代”,特别以自我为中心,作息不规律,时常打扰到我的睡眠。我曾经反映过,没太大改善,但我又不想把话说得太重而得罪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常见的说法:“你的作息太不规律了,非常影响我休息,能不能拜托你早点睡呢?”

更好的说法:“我跟你的生活习惯很不一样,该怎么想办法互相配合跟调整呢?”

?•为什么要这样说

“标签”跟“对错”,往往是阻碍沟通最大的绊脚石。因为你一旦开始在意标签跟对错,事情就会陷入非黑即白的冲突之中。既然你非要争个输赢,也就不太可能达成沟通的效果。

比如说,有过集体生活经历的人,大都会遇到“就寝时觉得吵闹”这个问题。可是,对这个问题的界定不一样,你的感觉也会大不相同。假设你的眼睛盯在“我被吵得睡不着觉”这一点上,就会觉得是别人在干扰你。

按这个思路想,你的作息是“正常”的,别人的作息是“不规律”的;你是“安分守己”的,别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么一来,立马就出现了四个标签,而且什么都是你对,对方不管在生活习惯上还是在道德素养上,都是有问题的。你带着这样的成见去跟别人说早点睡,不管自己觉得多客气,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的。

但是你反过来想想,你的这个想法,一定就是对的吗?有没有可能,这些标签都只不过是你硬加上去的?当你试着把先入为主的东西都去掉,就会发现,很可能并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富二代”,也没有谁是成心跟谁过不去、生活习惯又糟糕的自私鬼。真实的情况,不是谁对谁错,只不过是“作息习惯不一样”而已。有些人睡觉比较挑剔环境,有些人睡觉不太容易被干扰,有些人习惯三四点睡觉,有些人习惯五六点起床,仅此而已。

而如果只是习惯的不同,这就比较容易沟通了,因为你们需要的只是彼此配合而已。但是要注意,如果想让对方配合,你就不能先用负面标签看待对方,也不应该用负面的情绪去揣测、归类对方,让空气里充满火药味。

也就是说,你要提醒自己,没有人特意“吵你睡觉”,只不过是有人“跟你作息习惯不同”而已。晚睡的人固然会干扰早睡的人,可是早睡的人早起的时候,又何尝没有干扰到睡得正香的晚睡者呢?所以,谁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习惯这种东西,通常都跟对错没有关系,只不过是看个人怎样才舒服罢了。